发布日期:2023-11-07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本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超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那么,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呢?
首先,从人口规模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什么国家可以称之为“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不同的机构和组织有不同的标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WTO都曾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世界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工业化发展程度等标准看,发达国家可以认为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定的发达国家有43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认定的B组国家有32个(基本由西欧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发达国家有27个,1987年世界银行第一批认定的发达国家有23个。按最严苛的标准来看目前被所有国际组织都认定为发达国家的只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19个国家。所以,全球进入现代化的20多个国家,总人口加起来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对于世界现代化而言是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会改变现有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格局。
其次,从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因为超大规模的人口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由于超大规模的人口,中国在吃饭、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上,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比如吃饭问题,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192万吨菜。”所以为了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面对庞大的消费需求,要求每年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大概稳定在23亿-24亿亩,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再如养老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再者,从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考虑人口基数问题和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情况。2023年3月29日,美国众议院以415票赞成、0票反对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后来又提出了一项决议案,反对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地位。美国提出该法案的议员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18.6%,仅次于美国。美国被视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应如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202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741美元,是发达经济体的1/5,仅相当于美国的1/6。2021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位列世界第六十八位,人类发展指数世界排名第七十九位,与主要发展中国家排名相当。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国家不能只看经济总量,还必须看人均总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中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考虑人口基数问题,不能好高骛远。
中国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性难题。人口规模巨大是挑战,也是优势、潜能与动力。超大规模的人口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比如,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本质上是人才红利,以人口质量发展为主,通过知识水平、学历、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起的一系列人口质量发展。从2000年至2020年,这20年时间里中国培养了6000万名工程师,成为中国下一轮国际竞争中的基本盘,并且能持续十几年的发展优势。又如超大规模市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年的十一黄金周(中秋+国庆8天小长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8.26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较2019年增长1.5%。中国超大规模人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正是这个基本国情,我们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新发展阶段中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作者:程熙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6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195734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