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二十大关键词】(17)丨中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有何深意?

发布日期:2022-11-25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要求,是学习、研究、传播、普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专栏之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澎湃新闻联合开启“党的二十大”关键词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观点撰写文章,传播和普及大会精神。

 

        今天的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11月6日,北京,2022北京马拉松,参赛选手通过天安门。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还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和推进的实质要求。这是报告提出的重大论断,中国式现代化也因此成为“热词”。那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有何深意?大量研究表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不都是正面的,那些负面特征构成了现代化道路上的种种“陷阱”。在新征程上如何跨越“陷阱”,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为跨越种种“陷阱”指明了方向。

        跨越“人口规模巨大”带来的“李嘉图陷阱”

        “李嘉图陷阱”,又被称为比较利益陷阱:一个国家根据比较成本进行资源配置,可能出现结构性缺陷。从国际分工结构看,比较利益陷阱会导致后发现代化国家产业结构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有效释放了“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长此下去,我国会被“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国内产业结构看,工业化进程会导致资源从农业等传统部门过量流出,从而损害农业部门的根基;同时,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目前已达80亿,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14多亿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跨越“恩格斯停滞”带来的收入差距加大

        “恩格斯停滞”,源自恩格斯1844年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英国首先开启了产业革命,尽管当时英国GDP高速增长,但工人的“实际工资”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恩格斯停滞”,它意味着收入差距扩大,现代化成果被少数人占有。“恩格斯停滞”是各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当前,人类正迎来第四次产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会加剧不平等,特别是有可能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针对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跨越“人文理性缺失”带来的精神虚无

        自人类开启现代化进程以来,人类所确立的对理性的信仰包括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具理性,和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核心的人文理性。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高歌猛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具理性全面侵占了人文理性的地盘,陷入“人文理性缺失”局面,造成了精神虚无和道德败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取得了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跨越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纵观人类历史,农业文明的可持续性强,但发展性不够;工业文明的发展性强,但可持续性很差。工业文明持续了不到300年,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巨大成就。

        跨越大国崛起带来的“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用这个概念说明: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艾利森等西方学者的研究,关照的是一些西方国家及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条“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这条“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也不能用这套逻辑来判断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作者:时青昊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24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862994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