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二十大关键词】(7)丨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发布日期:2022-11-10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要求,是学习、研究、传播、普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专栏之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澎湃新闻联合开启“党的二十大”关键词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观点撰写文章,传播和普及大会精神。

 

        今天的关键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市民议事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点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2019年,他在这里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此后,他在讲话中、报告中多次提及并表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2021年10月13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作了论述。同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等方面,对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张作了系统性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一个总括性、纲领性、规范性命题。其之所以“重大”,是因为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思想主旨,也是对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丰富实践与成功经验的集中表达,更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特征在于“全过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社会主义理应建立比资本主义更为高级的民主。邓小平就曾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但是,现实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在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并经历了比较艰辛曲折的探索,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遭遇了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政治建设,成功开辟并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该道路最根本的是“三者有机统一”,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与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建构有着相同之处,都是在与政党政治、法治政治关系中有序有效展开的;也有中国特色,关键在于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是一个领导人民长期执政的使命型政党,对民主发展有着更高更远更根本的要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作了系统思考、深入探索,适应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等“全面”战略要求,提出并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民主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实现形式丰富多样。在比较意义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是中国民主有别于“西式民主”决定性、根本性的标识,其最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全链条,主要是就民主过程而言的。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主要为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谓全链条,就是指这五种民主形式、渠道的贯通互动,形成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过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由此,可以更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四个要看、更要看”来评价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认识:“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他特别强调,那种只是在选举中唤起人民,选举后就休眠、被冷落的“一次性”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不是真正的民主”。


        全方位,主要是就民主结构而言的。在政治结构上,这是指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它们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这样将民主发展道路与党的奋斗历史、初心使命、宗旨意识等联系在一起,将历史与现实、未来关联起来,揭示了“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的民主意义。在制度结构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一套全面、广泛、有机衔接并能够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主要为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行政制度、统一战线制度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不断坚持和完善发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判定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八个能否”标准具有内涵一致性,也即,“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全覆盖,主要是就民主功能而言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其功能意义是全覆盖的。主要表现:人民意愿的充分表达与有效实现,是广泛持续的参与及参与深度、广度的不断拓展,参与形式和渠道不断丰富畅通,是人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得到保障;与国家治理有效结合,不断推动国家治理效能、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实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实现了权威、活力与秩序的协同,耦合形成了强大力量;还表现为推进社会整合、实现社会团结等。


        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比如,截至2022年8月,虹桥街道立法点完成了全国人大68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建议1500余条,其中112条建议已被采纳;完成了上海市人大30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上报建议402条,其中23条已被采纳。基层立法点开门立法,将“民心”与“民主”连接起来,扩大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立法的范围和途径,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图景。这也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优势和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客观情况是,“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而且,“与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与人民对民主的新期待相比,中国的民主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显然,坚定制度自信与推动治理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求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民主制度更成熟、持久、定型。


        也正因此,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适应时代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具体来说,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各领域、全方位协商,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等。

 

        (作者:上官酒瑞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642689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