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国际大都市,如何勾勒生活的诗与远方”东方讲坛系列讲座之四

发布日期:2022-10-14



    10月12日,东方讲坛“你好,我的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面观”系列讲座第四场——“国际大都市,如何勾勒生活的诗与远方”,邀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戴焱淼,讲述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如何以实践诠释高品质生活。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何卿担任本次活动特邀主持。除现场听众,讲座还进行了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9000余人。




    方世忠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为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诗与远方”。上海既要是“向心城市”,也要成为人们向往的“心向城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世忠认为,真正让人在心灵深处,对城市心生向往、心有所归的恰恰是文化。如果说产业竞争力带来这座城市的实力,那么文化竞争力带来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放眼伦敦、巴黎等全球标杆性城市,无一不是两者兼具。上海,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就要坚持人民城市的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强化文旅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和叙事能力,把更多的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这座城市的功能优势,让市民能够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随后,方世忠分别介绍了五大实践案例——“一江一河游览”,让城市更富魅力;“建筑可阅读”,让城市更具温度;艺术大计划,让城市更显美感;家门口“小而美”,让城市更有烟火;海派城市考古,让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展示了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更好地营造人民身边的“诗与远方”,让广大市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作为城市规划专家,王伟强认为,2017年的国务院批复了上海2017-2035总体规划,提到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意味着除了可量化数据指标,上海的发展还要追求“品质”。上海的城市建设从过去粗放型量的扩张,转向了精细化治理和城市更新。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从过去大规模的本地化、常规化开发重建,转变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品牌。第二,城市发展价值观的转变。从过去比较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注重量化指标考核,转变为“以人为本”“人民城市”。第三,城市发展策略的转变。从过去单一物质空间追求变化转化为文化、社会、更综合、更全面的多维更新。第四,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变。政府从过去主导建设发展,转变为引导建设发展,在城市更新中发挥专业人士、社会组织和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王伟强认为未来推动城市发展还需着重继续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进一步培育市民精神,提升文化资本参与度,实现上下两条腿走路。


    戴焱淼长期关注青少年与城市发展议题,致力于推广儿童友好型体育空间。他认为,城市要为青年人打造“好看又好玩的地方”,让青年人和这座城市交换彼此的能量。戴焱淼首先提到了上海的咖啡文化。具备公共属性又有私域特点的咖啡馆空间与社区和城市生活、人际交往的连接,尤其是青年人群跟咖啡的友好关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和心理象征意义。可以说海派咖啡,营造着上海独有的诗与远方。其次,他认为作为青年人聚集的重要场域,虚拟世界需要文化人士的关注。从2017年开始,上海一直在打造全球电竞之都,激活了城市文化的年轻力。最后,戴焱淼希望公众视线回归到现实——体育公共空间,要打造区别于学校体锻、专业赛事场地、技能培训机构的健身、社交和休闲多重功能集合的社区共享空间,人们可以放下手机,走出网络,让身体与心灵都得到释放。


    主题演讲结束后,三位嘉宾还就怎样理解与调和不同群体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如何保护城市有机体、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进程中上海怎样更好地发挥全球文化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了精彩交流与讨论。

 

 

(来源:凤凰卫视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相关链接:https://ishare.ifeng.com/c/s/8K4xayj0y6v?_share=weixin

 

来源 ▏社联科普处、凤凰卫视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