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数字化治理如何“自然无感”?建盏喝茶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2-09-27

 

    小小建盏,盏沿一收一放,却道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近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东方讲坛“你好,我的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面观”系列讲座第二场“数字社会,怎样更具‘温度’”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数字社会要“温度”,治理者不妨学学建盏,把功夫做到底层,这样喝起茶来才不烫嘴。

 

    束口盏是建盏的经典器型。之所以叫做“束口”盏,就是因为盏沿下方有一圈凹槽,器形到了这里先是一收,再是一放。作为饮茶爱好者,郑磊的体会是束口是为了防止点茶时水外溅,微微一收,便改变了水流的方向。从点茶人的角度出发,精准地解决了管理问题。而到了饮茶环节,为了使饮茶人的嘴唇能够轻松贴合口沿,盏沿又稍稍一放,便于茶汤入口。即从饮茶人的角度,实现了人性化服务。如何把管理工作做好的同时,也把服务工作做好 ,常常是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小小建盏或许可以带来启发。此外,建盏胎底较厚,古人点茶前会把盏底放在火上烤一烤,热量便从胎底渗进去,“温度”在茶汤中停留的时间自然延长,又不会烫到饮茶人的嘴巴。郑磊认为,让使用者“自然无感”是数字化治理的最佳状态。治理者要提供多样化的路径,给人们选择的空间,让人们有选择的权利,让数字化成为一个人们主动选择,自然而然的行为。

 

    在数字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与纠错,除了用数字化的判断提升治理效能,我们更需要“用价值判断给城市加温”。价值判断从哪里出发?怎么推进?如何落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认为,数字化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快速变化,也带给人们大量的不确定性。当这种不确定性或者应急行为映射在人们身上时,有时会产生不舒适、不愉快、不满足,甚至会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这样的现象,往往被统而称之为“没有温度”。但在不确定性的变化中,还有很多是没有变化的,包括对人的尊重、对事理的认知、对社会人文价值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等等。坚守这些变化中的不变,就能给受众带来他们所需的确定性,由此而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这就是治理中的“价值判断”。有三点可以帮助治理者更好地做出价值判断:有取舍、有共情、有行动。经历了逻辑正确的取舍,有了共情的基础,最终付诸于积极行动,才能让有温度的管理和有温度的互动越来越多。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形成统筹和引导;要扩大参与,吸纳不同主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要发挥科技向善的力量,坚持科技发展为人民利益服务。我们所追求的数字社会不仅仅是基于技术理性而产生的数字集合,而是基于人民城市的价值引领和智慧城市技术迭代双轮驱动的结果。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空间,也是追梦空间。徐惠丽指出,未来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着更大变化,但对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城市治理的追求是不变的。如何用更多的价值判断,用更正确的价值取向来推动城市治理,推动数字社会构建,值得我们在下一个城市发展的十年投入更多深度关注与探索。


    我们的城市工作首先要找到城市中的人聚集在哪里。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创新工程团队“数字化转型与超大城市治理创新”首席专家薛泽林认为,城市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人的创造物。“小区”就是城市里的每个人必然归属的空间,是不同群体和不同利益交汇融合最多的地方。紧密的利益相关性,也最容易触发人们参与治理的热情和主动性。因此,要推进数字社会建设,重中之重在小区。第二,城市治理者还要洞察人的特性,这也意味着,数字小区建设要从“人”的特点出发,即人有需求,人有情绪,人有行为,人有追求。围绕人的四个“有”,充分尊重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区治理者应灵活借助各种数字化手段,例如楼组微信群、社区小程序等,积极推动利益相关者的表达、协商和沟通,最终促成共识与共治。正如《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所提到,上海的数字小区建设要紧扣“数字家园”主题,围绕人在社区的各类需求,打造人人与共、人人参与的数字化城市基础单元。这就是上海数字化社会建设思路和温度的体现。要建设更好的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社会,数字小区就是一个小却有效的实验田。

 

 

(来源:文汇APP 时间:2022年09月20日)

相关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liping/20220920/486630.html?timestamp=1663667733320

来源 ▏社联科普处、文汇APP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