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专家:疫情冲击不会改变上海固有经济地位,数据显示其具有强大经济韧性

发布日期:2022-08-30

   在时代的涤荡下,上海依靠什么创造了发展奇迹?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又该如何将传统优势转化为新的增长点?8月26日,上海市社联推出东方讲坛“你好,我的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面观”系列首场讲座,聚焦“置身事内,如何稳步向前”的主题,邀请沪上知名学者从上海与中国、政府与市场、韧性与包容的角度,共话他们眼中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见证上海改革开放、亲历不少重大政策制定的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道根研究员认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有着国际大都市共有的优势特长,亦有着自身特殊的法宝。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特有的城市品格。他进一步归纳了支撑上海“崛起”的深层逻辑:一靠现代观念引领,上海始终有世界眼光、全局意识;二靠扩大开放,不断集聚辐射国际国内的资源要素;三靠体制改革,着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靠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把准自身战略定位,打开放牌、吃改革饭、走创新路,这是最重要的发展经验,也是上海未来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今年上半年,上海遭受疫情冲击。“疫情影响下,上海经济展现出很强的韧性。”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邸俊鹏通过对比近一年来上海的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长、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指出,长期来看,上海不会因为疫情的冲击而改变固有的经济地位,也不会改变未来发展的趋势,但需要给这座城市一些时间,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坚持与努力。她指出,城市韧性和包容性增长,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做一个“有为政府”。例如,增加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缩小数字鸿沟;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发挥市场效率功能;促进数字资源共享,做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在政府主导或者是行业协会主导的机制下,吸纳多方面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规则,制约平台操纵垄断;增强数字技能培训,为因数字化发展而受到冲击的劳动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教育支持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畅销书《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的作者兰小欢从宏观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逻辑。他指出,土地信用、国家信用、商业信用三者合一,决定了中国比任何国家都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撬动大量资源投入城市化和工业化。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发展重规模轻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对内要提高投资效率,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基础民生领域提供更多支撑,以推动居民消费力释放;对外要进一步打开视野,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更多国家达成合作共赢,提升扩大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与影响力。


   据悉,此次东方讲坛推出的系列讲座突出两大看点:一是邀请权威专家和学术新锐,展现多维视角;二是直面问题,正面引导。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讲座以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具体话题为切入点,讲述上海如何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上海标准展现中国发展,以上海品牌演绎城市形象,以上海方案解答时代之问,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相关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22230

来源 ▏社联科普处、上观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