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29)丨为什么领导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

发布日期:2022-07-1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共同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今天的关键词是: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事关国家之全局、根本、长远

 

        大者,即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大事。“国之大者”,即那些事关国家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大事。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就提到“国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这是中国文化经典中最早对“国之大者”的精炼表达,并在历史演进中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们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概括。与此相似的常见说法,还有“国之大计”“国之大事”“国之大务”等,要求在纷繁复杂的各类事物中,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分清主次、辨别缓急,找到那些关乎国家之全局、根本、长远的事情,并将其置于优先位置有效解决。

 

        牢记“国之大者”,善于把握党和国家的大局大事大势,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正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我国发展新时代新环境、新任务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心怀“国之大者”,有着很强的战略引领性和现实针对性。越是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越是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中就越要聚焦“国之大者”,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研判形势、顺应趋势、把握大势,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着眼全局、放眼长远,善于扼关键、抓根本,从战略上认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着力加以解决。2020年4月,他在陕西考察时针对秦岭违建问题首次提到“国之大者”:“从今往后,在陕西为官,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这个教训,警钟长鸣,明白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秦岭生态的卫士,切勿重蹈覆辙。”并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此后,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观大势、把大局、算大账、担大任,运用“国之大者”的视角认识问题,坚持“国之大者”的思维谋划工作。

 

        “国之大者”有着丰富内涵

 

        “国之大者”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发展环境下,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相应地也会有新的“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既传承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的智慧,又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断赋予“国之大者”以新内涵新要求。说到底,这最根本的就是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始终明白“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可以说,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大方略、大谋划、大布署,都属于“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具体到每个领域中,又有党中央关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重点、难点。比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而且以“国之大者”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要求,聚焦重点、全面加强,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陕西考察期间首提“国之大者”后,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期间,他谈到党中央下决心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战略考量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要说明的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国之大者”最根本、最内核的是人民的美好生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鼓励乡亲们办好特色产业,关心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有村民问他:“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他答道:“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与此相应,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22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些说法都道出了“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牢记“国之大者”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要求

 

        “国之大者”总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强政治属性。2020年10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进行思考和谋划。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谈到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时,要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政治能力放在首位,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

 

        概言之,牢记“国之大者”是一个着眼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重大命题。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出发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大”和“小”、“近”和“远”的关系,将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作者:上官酒瑞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14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12123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