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5-30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领导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在不同场合的报告、演讲、文章、讲话、书信等中,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社会生活的常理、哲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的学理、真理,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道理、原理,在社会生活“小常识”与国家治理“大道理”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对这些小常识与大道理进行总结归纳、传播普及,是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的题中之义。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等专栏后,202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共同开启“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理解新实践新作为。
今天的关键词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时提及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通过加强巡视工作,严明党的纪律,使纪律不流于形式,防止纪律变成一个很松、很软的东西,真正强化刚性约束。”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领导干部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守住大事大节,因而,要筑牢党的作风建设的“大堤坝”,要从领导干部的小事、小节方面入手,防止“蚁穴毁堤”的风险。
党的作风建设要“防微杜渐”,做好长期的预防工作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目前,党内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如果任其蔓延则会让党的作风建设“堤坝”失守。
一方面,思想的滑坡导致“小节不设防”。违纪干部本身纪律意识不强,领导干部作风从违纪到违法,这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发展过程,该过程的源头是始于思想上的滑坡。思想滑坡容易滋生错误想法,例如,“行个职务之便,吃点收点或捞点”的现象被视为“人之常情”,少数干部认为既上不了“纲”,又触不了“法”,最多算生活小节;也有的领导干部“公私”不分,认为自己交往的都是“朋友”“哥们”,贪占“小便宜”不会出问题;甚至有领导干部错误认为,为他人办事,有送有收才显得随和等。这些表现的根源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扭曲所致。
其次,制度的漏洞导致“大节难守住”。“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解决作风问题不仅要像治疗“顽疾”一样的决心来抓,也应有完善的制度与细致的流程进行约束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制度漏洞与“破窗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执政党的纪律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纵观十八大以来被立案审查的党员干部可看出,大部分干部之所以腐化变质,没有防微杜渐是关键原因,因此,党内作风管理既要改掉“小毛病”,也要从堵塞“制度漏洞”着手。
慎终如始地加强作风建设,防止“蚁穴毁堤”风险
新时代要继续始终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要经常用好作风建设这把“尺子”,让作风建设的规范“刻度”常新,让领导干部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慎终如始!
一是筑好“思想之堤”,守好思想的底线。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党和人民,党的作风建设要让领导干部时刻记牢党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思想上,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看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让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能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始终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正是思想上的正本清源,才能确保领导干部工作中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二是筑牢“制度围栏”,防范“蚁穴毁堤”。古语云“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要防止党纪国法变成“橡皮泥”“稻草人”,筑牢有效的“制度围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制度建设上,党通过不断自我革命,从体制机制上深度破题,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与程序性,让巡视更好地发挥发现作风问题、监督领导干部的“探照灯”功能,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化制度保障;制度运行中,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党内的纪律、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落实作风建设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作风建设上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作者:丁长艳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9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27725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