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㉘丨中国航天人为何那么“特别”?

发布日期:2021-07-12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等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

 

    今天的关键词是:载人航天精神。

 

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航天员刘伯明在舱外工作场面。新华社  图 

 

    太空是人类不断探索的新疆域,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自从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计划。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郑重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成现实。此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概括总结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鼓励大家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科研人员在紧张工作。新华社  图


    载人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具体表现在:

 

    “特别能吃苦”是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展的,环境恶劣的戈壁滩和海洋是载人航天的驻训场。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不断克服一个个技术困难,钻研技术。除了技术人员,航天员也经历艰苦的洗礼,要经历魔鬼式的训练和生活。航天员要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要承受火箭将自身推举到轨道上的加速度。加速度训练相当于把八个自己压到身上。航天员每次做这种训练,脸部会被拉变形,不由自主地流泪,但即便承受如此负荷,他们也要保证完成各项操作。

 

    但中国航天人从不畏惧艰辛,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是这样形容航天员大队生活的。他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这是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生动阐述。

 

    “特别能战斗”是中国航天人攻无不克的真实写照

 

    航天事业的发展技术攻关是重中之重,火箭的研发是保证载人航天事业取得进展的重要保证。长征五号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重要标志。研制团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经历过持续攻关的艰难,但他们发挥“特别能战斗”精神,从不言弃。火箭总装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师傅人生中80%的时间献给了工作,15%时间去学习,仅有剩余的5%留给家人。高凤林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攻克了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国家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像高凤林这样的航天人,推动着中国自主火箭技术的壮大。长征火箭已发展成为与阿里安、德尔塔、宇宙神等火箭一起成为世界商业发射的主要运载火箭。

 

    “特别能攻关”是中国航天人探索创新的真实写照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落后到赶超先进技术,技术攻关是重要保证。正如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一样,推进系统也是航天器的核心。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用了43年的时间研发“电推进”技术,即用电能作为航天器“发动机”,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先后有数百名共三代航天人投入电推进技术的研究中。在几代科研人员沉淀的技术基础上,航天科研人员历经40余年的艰苦探索,厚积薄发,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技术难题、消除技术风险点150余项,成功研制了高品质电推进产品,在轨表现优异,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使得我国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忘我牺牲的真实写照

 

    自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航天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给国人带来荣耀,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特别能奉献”在关键时刻就意味着为国不求名利,舍家为国,甚至流血牺牲。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有672名官兵、职工和家属长眠于此,他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老一辈航天建设者一辈子隐姓埋名,甘做幕后英雄,几十年默默奉献。因此,当我们看到祖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光辉成就,为之喝彩欢呼、感到无限自豪的同时,也要向这些幕后英雄致敬,永远牢记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功勋。

 

    载人航天精神,传承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学习中国航天人敢于攀登、勇于超越、甘于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耿召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12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542485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