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⑮|南泥湾如何从荒无人烟变成“遍地牛羊”

发布日期:2021-06-25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等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

 

    今天的关键词是: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为何要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全国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财政开支,相当一部分是国民政府颁发的军饷和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1938年,外援占边区整个经济收入的51.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区的东南方,当时是一个人烟稀少、树木繁茂的荒僻之所。一首当地传唱的歌谣,真实地道出了它的不堪:“南泥湾呀烂泥湾,黄山臭水黑泥潭。 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了这片荒芜之地。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战胜了重重困难,三五九旅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

 

    一首歌和一部纪录片,传唱大江南北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南泥湾》由郭兰英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合唱队演唱之后,一时间风靡全国,流传至今。这首歌的诞生要追溯到1942年。当时南泥湾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许多知名人士前来参观访问,并写下了不少诗文,对南泥湾垦荒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1943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办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要到南泥湾去慰劳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随着《挑花篮》在陕甘宁边区的巡回演出,这首歌迅速在边区走红,特别是由郭兰英演唱之后,这首歌传遍全国。

 

    1942年年初,正当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八路军总政治部派成立不久的电影团同志们来到南泥湾,拍了一部大生产的电影纪录片,片名是《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来这部纪录片改名为《南泥湾》,这是我党、我军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在电影即将拍完时,时任摄影队长的吴印咸来到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枣园,请求毛泽东同志为电影题词,毛泽东同志欣然同意。毛泽东同志在两张白色凸版纸上分别题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这两幅题词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南泥湾精神的影响

 

    1943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了南泥湾。白天,毛泽东同志由王震等人陪同,察看庄稼,巡视部队,和战士、老乡交谈,接见劳动英雄。晚上,他住在阳湾的一个窑洞里,和旅团干部一起讨论工作。视察的第二天,毛泽东同志在操场上检阅了部队,观看了战士们的刺杀、投弹、越障碍等军事表演。毛泽东同志走进交通沟,察看了新修的作战工事后说:“你们生产是模范,我看练兵也是模范。我们的军队,既要能打仗,又要会生产。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工作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了。胡宗南还在我们门口,随时准备进犯边区,同志们要一面备战,一面生产。”参观完三五九旅办的打铁厂、食品加工厂、家属纺织厂之后,毛泽东同志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如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不能像国民党,他们连棉衣都靠外国人,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南泥湾视察不久,毛泽东同志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写出了几篇指导解放区经济建设的重要论著,再次强调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口号。当时,三五九旅在南泥湾不到三年,就开荒二十六万亩,除粮食和日用品自给外,还上缴公粮二百五十万斤。三五九旅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赞扬,也诞生了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业繁荣的可喜景象,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毛泽东同志对1938年以来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得到迅速发展,边区军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大生产运动和经济建设,为度过严重困难,巩固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支持敌后长期战争,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发扬了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作者:程熙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25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94954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