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四史”关键词】(12) 为何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发布日期:2020-07-17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与澎湃新闻继续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12篇,关键词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片段(04:02)

 

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非常必要

 

        1934年4月,中央苏区重镇门户广昌失守之后,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已经不大可能。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这其中,李德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在“三人团”中负责军事指挥。

 

        当时,“三人团”没有作出战略方针转变的决断,即使是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也只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地进行。他们对战略转移这样的大事,既不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也不对广大干部、战士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工作。于是,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式的行动。红军带着笨重的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物资,成了庞大而累赘的一支队伍,导致部队行动迟缓,对行军打仗极为不利。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其实,还在中央根据地时,许多指挥员和党政干部,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就逐渐产生不满,有的同志和李德发生激烈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多次失利,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于是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在湘江战役之后达到了顶点。许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深感焦虑,认为不解决军事指挥权问题,党和红军就难以摆脱被动困境。

 

        在当时,领导权和指挥权对党和红军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在行军途中,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沟通,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他的意见得到了王稼祥和张闻天的支持。周恩来和朱德对毛泽东的意见历来比较尊重。这些同志在行军途中和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解决领导权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博古首先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将红军的失利归结为敌强我弱,过多强调了客观原因。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提出红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

 

        针对博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所作的辩护,张闻天按照会前同毛泽东、王稼祥商量的意见,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被视为博古报告的“反报告”。

 

        随后,毛泽东发表了长篇讲话,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问题,并指明了今后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

 

        王稼祥由于受伤严重,本来可不参加会议,但还是坚持参加了会议,是坐在躺椅上被抬来的。他只讲了三句话:同意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发言;红军应该由毛泽东这样的人来指挥;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朱德、李富春、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发言,不同意博古的总结报告,赞成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正确意见。

 

        会议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政治局常委审查,然后下发到支部讨论。根据与会多数人发言的内容,张闻天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多次取得反“围剿”胜利所采取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这个决议,在中共中央离开遵义到达云南扎西县(今威信县)境内召开的会议上正式通过。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为最后决策的责任人。随后,在红军转战途中,2月5日前后,在川滇黔三省交界一带,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3月11日,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在历史危急关头,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指导,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强调,遵义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议室

 

“遵义会议”这个简称从何而来?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事件,它原本只是“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后来怎么又简称为“遵义会议”呢?原来,1941年毛泽东建议把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汇编成册,用作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史的材料,并亲自主持了《六大以来》一书的编辑工作。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自然成为其中一份重要文献。毛泽东亲笔在这个文件后面用括号加上了“遵义会议决议”几个字。由此,遵义会议就成为党史上的独特关键词,一直沿用下来。

 

        (作者: 程熙 上海市委党校讲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0年7月17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80829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