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邢建榕:苏州河曾经是怎样被污染的

发布日期:2015-12-06

 

  (解放日报、解放网讯   记者 徐蓓)
  近日,作为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东方讲坛·汇讲坛”文化上海主题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研究员邢建榕在徐汇区龙美术馆做了题为《苏州河、黄浦江与上海城市传奇》的讲座。其中,邢建榕先生披露了苏州河以及黄浦江被污染的历史,并指出这与上海工业文明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为讲座实录摘登。

  大家知道,苏州河有一段时间被污染得非常厉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臭不可闻。实际上污染并不是解放以后才有的,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污染。黄浦江也有污染,但因为它的河流比较宽、比较急,所以看上去相对好一点。事实上,上海的河流污染跟工业文明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海靠的就是一江一河。
  上海工业文明的起源,先是以苏州河为主,主要是轻纺工业,面粉、纺织,这是两大上海的支柱工业,从19世纪末开始发展起来。
  上海当时主要有两大财团,第一个是荣氏集团,可以说是上海最大的财团,也是中国最大的财团。主要有荣德生、荣宗敬、荣毅仁,以面粉、纺织为两大支柱。按照当时的说法,荣氏集团占了全国1/3以上的产量,包括面粉和纺织。
  第二个财团是刘鸿生企业集团,主要从事煤炭、火柴、水泥、码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中华橡胶厂、火柴厂、中华煤球厂。
  其他还有简照南、简玉阶两兄弟的烟草集团,永安集团,孙多森、孙多鑫两兄弟创办的阜丰面粉厂,等等。这些企业大都建在苏州河边。
  再后来,随着大工业的推进,特别是杨树浦这一带大工业的发展,工业重心从苏州河转移到了黄浦江。杨树浦这一带集中了很多大型的水电煤企业。比如,杨树浦发电厂。
  解放以后,杨树浦每年创造的利税占到上海的1/6。上海创造的工业利税又占到全国的1/6。实际上杨树浦这一个地方就占到全国的1/36,这个量是非常大的,这么一个工业重镇,在全国都很罕见。
  有了公用事业的发展,苏州河和黄浦江这两条河的污染速度就加快了。首先是苏州河的污染。20世纪初,苏州河的水质还是非常干净的,从档案材料记录来看,1911年造闸北自来水厂时,英国的工程师专门从苏州河11个取水口把水样送去化验,结果说苏州河的水质比泰晤士河要干净,稍微处理就可以饮用。
  但到了上世纪20年代以后,污染就开始比较严重了。苏州河的污染主要是因为企业排污,一些纺织厂、印染厂、造纸厂,排污都很厉害。
  到了上世纪40年代,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当时苏州河边有一家江苏药水厂,这个药水厂是美国人开的企业,不过不是做的药水,实际上是化工原料,就是硫酸、硝酸等东西,所以成了主要的污染源。
  第二个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用水,大量的外来移民进入上海,他们生活在苏州河边上的棚户房里,有的人直接在船上生活,吃喝拉撒都在苏州河边上,生活污染也非常严重。
  当时比较有名的作家叶灵风曾经在一篇题为《煤烟河》的文章里这样写道:“一条混沌的苏州河,西段几乎完全给工厂占住了,各种臭味,你简单连一分钟都不能停脚,两旁坐满了失业的游民,有几处桥脚下更永远堆着一些养路的沙石,近处白渡桥的一段空地,又是水果行、五金行的卸货码头,香蕉苹果、洋葱马铃薯以及铅丝铁梗更铺满了一地,肩扛往来,不要说散步,就连侧身闪过的机会都没有。”
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苏州河边居民生活的活生生的场景。
  因为上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原因,“一二八”抗战,“八一三”抗战,这两场战争又造成了大量的河边难民居住区,造成大量的生活污染。
河流的污染与日俱增,国民党政府包括租界也都曾对苏州河进行治理,当然并未治理成功。

 

(来源: 解放网 | 2015-11-17 20:49 | 作者:徐蓓)

相关链接:http://www.jfdaily.com/shendu/bwyc/201511/t20151117_194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