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潘君祥:上海,中国沙船的故乡和母港

发布日期:2015-12-06

 

  沙船的故乡是上海崇明。因为崇明多沙,所以诞生了沙船。
  沙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船种之一。从南到北,四大船种包括广东广西的广船,福建的福船,浙江的浙船,江苏的沙船。其中,沙船的活动地域最广。
  沙船的外形特征是平底、方头、方尾。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来看,船头尖,则开得快。但在沙滩地区行驶的话,尖的船容易搁浅,还容易翻船。所以沙船的特点一定是平底的,头是方的,尾也是方的。
  沙船的出现,在当时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沙船可以在海上运输,承担着从上海或者从江苏浏河到北京、天津这条航线上的航运,也就是说担当起了中国南北运输的重任。
  那么,沙船的技术中有哪些是对中国以及世界的航运技术作出贡献的呢?
  中国古代有一种造船技术,现在人们把它称为“水密隔舱”,大约发明于唐代。当时,中国的船和国外的不一样,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这种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有一个特点,如果有一个舱漏水了,没问题,把舱里的东西搬一搬,船舱修好后,船可以继续行驶,具有良好的抗沉性能。而西方船只直至公元18世纪才有水密隔舱。
  沙船上还有一种技术叫减摇龙骨,也叫做梗水木,其作用是减轻船体摇摆,加强航行的稳定性。船的颠簸最危险的是横摇,超过一定角度就会翻船。中国的帆船上有一种减摇装置,就是减摇龙骨,这种装置对减少船舶的横摇起到了很大作用。而外国船只安装减摇龙骨始于19世纪前25年内,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第三种技术是大家都知道的指南针。指南针技术在历史上中国最早使用。世界上研究船史的人对于中国的指南针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我举个例子,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权威、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曾指出,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是航海技术方面的巨大变革,它把原始航海时代推到了终点,它的出现使航海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李约瑟说,它预示着计量航海时代的来临。
  此外,沙船上的摇橹效率也很高。古代人讲“一橹顶三桨”。古代中国人看到鱼在水里游,所以创造了橹。橹是中国船的特点,外国船没有橹,后来有人从中国的橹得到启发,发明了螺旋桨。沙船很大,船有十根橹,甚至二十根橹,这使得船前进的速度很快。
  沙船利用风的技术也达到了极致,不仅能够利用顺风,还能够利用侧风。沙船上的帆可以组合起来,利用侧风前进,甚至对面来的偏风也能予以利用。当时上海到北方的航线就是利用春天开始刮南风进行的,基本上一年跑两次,最多跑三次,冬天就歇息了,因为冬天刮北风,风大浪急比较危险。
  根据古代的航线图,上海的出海口在崇明,附近就是刘家港,早期在上海停的船大多是南方来的船,北方来的船停到刘家港,是分开的。元代的时候,上海到北方的航线已经有三条,都是沿海到山东半岛,再一直到天津、北京。古代人把海洋叫做“黑水洋”,因为沿海地区的海不是蓝色的,而是黄色的,很浑浊;过了一段距离以后,海洋出现了,水比较深,在太阳照耀下黑黑的一片,所以称作“黑水洋”。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沙船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对于中国的航运和世界的航运技术都有很大的贡献。所以,中国木帆船的制造运输技术以及海运技术,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摘自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潘君祥在上海龙美术馆所做讲座,该讲座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东方讲坛·汇讲坛”文化上海主题系列讲座之一。) 
 

(2015年12月04日   10 :周末·言讲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12/04/content_15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