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东方讲坛·学术特别版(2013年5月20日)

发布日期:2013-05-20

  2013-05-20   文汇报   第12版

中国哲学与当代生活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今天的社会纵使处在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这种进步也不能取代那些经典的著作和思想所带给生命塑造的巨大意义,只有在经典中,才能真正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回归经典,重塑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儒佛道三家的思想成果是世界思想史上光辉的一笔,这是不能为西方思想、语言系统所翻译取代的。佛教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轻视他人是无量无边的罪”、“无差别心”等概念对于现下浮躁生活有重要启示。

 

十六世纪中医之传播与知识转型
李建民(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距今400多年前的16世纪,有资料显示当时生活在中国南方江苏南通的中医陈世功(1555—1636)可以完成中医外科手术。长期以来,中医外科史研究不受重视,人们主要关注中医的内科问题。的确,外科手术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尤其是大型手术,不但操作过程复杂,只有极少数人掌握操作技能,而且需要许多相关的医护条件配备,而这些显然都不是16世纪的中医发展水平所能给予的。中医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外科专家。但由于许多种原因,自南宋以后,中医就有了外科内科化的迹象。元代、清代的医学史料著作中也记载了一些类似于“缝合术”的外科手术。中医的传统特质、其所处的文化机制及其传播方式决定了中医内科发展的不断深化,因此,也就很容易理解与之相对的,这种“例外”的中医外科手术个案,很容易淹没无闻。

 

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
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mane,在这种原初状态下,人和自然之间不可分割;其次是power(权力),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拉开,权利成为唯一内容;接下来是enslavement(强制),拨开权力的面纱,看到正相反对的事实是自然实质上在掌控人。批判理论最终所要真正强调的是人被自然所奴役,即是第三个环节enslavement。马克思的观点和批判理论有很大联系,一是统治为马克思所认为的现代世界的根本,批判理论思想家则认为权力是现代世界的根本;二是马克思的观点就批判理论家的观点而言更为强势,批判理论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中苏同盟的建立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1944年二战快结束时一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中苏同盟的建立有以下几个阶段,1944年到1946年马歇尔使华是第一个阶段,1946年到1949年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第二个阶段,1949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兵朝鲜是第三个阶段。直到此时,中苏同盟才最终确立。
      “无奈的选择”这个词可以说是对中苏同盟的准确提炼,它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整个国际背景,以及毛泽东、斯大林如何选择对抗的过程,这里面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国民党背后站着美国人,共产党背后站着亚洲人,实际上就是冷战在亚洲的体现”,这个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毛泽东最初选择的合作对象是美国人,不是苏联人。斯大林确定的合作对象也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共产党为什么不支持共产党呢?原因很简单,苏联在亚洲的利益是靠国民政府来保证的。中苏同盟的兴起、发展和破裂过程不仅仅折射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微妙关系,还体现了中苏两个大国对于国际主义和民族利益的不同认知和处理方式。

 

演化心理学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学说的祛魅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均是自然界的产物,甚至人自身也是“自然存在物”,符合最宽泛的演化论框架;并且人类的生理需求结构和心理欲望结构并不是由个体的自主意识所控制的,相反是某种自然界配置的规定。这些心理配置是通过自然选择机制而慢慢形成,并通过遗传的方式而代代相传的;此外,对象性活动具有“感性”的特征。站在演化心理学的立场上看,即大量感知模块登记外部输入信息时的高效性和即时性,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产物,并与思辨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