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学生烦恼信息少 学校鼓励离沪面试补10万路费

发布日期:2013-05-20

     

      昨天本报“青春扬帆 梦想启航”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首篇报道见报后,不少学生表示身边的确有不少同窗存在“主动不就业”的想法,而相比这些“笃悠悠”的学生,不少急于找到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在为梦想启航的第一步则遇见了不少问题,人脉少、缺少对接渠道、缺乏后援支持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各种坎。
  记者日前了解到,为了帮助应届毕业生解决各种后顾之忧,上海海洋大学今年新设了一项奖励,名叫“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奖”,以此鼓励全校师生、校友、合作单位、家长搜集“就业情报”,为学生铺设“关系网”。
  问诊
  学生苦恼
  求职渠道过于狭窄
  半年无果终被“剩”
  大四学生小杨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匮乏,缺少求职经验,屡屡碰壁。小杨逢人抱怨——如今求职都“拼爹”,无奈自己人脉太少。“人力资源管理在哪家单位都不是核心业务,用人不多。求职半年,自己也看淡了,被‘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一些应届毕业生并非不努力。做简历、笔试、面试,听宣讲会,实习……求职的必修课面面俱到。职场上,昔日自由散漫的大学生,摇身变成一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但似乎求职之路也并不如意。
  一到大四,小杨通过招聘网站,到一家外资企业实习,做人力资源助理。他自嘲为“人贩子”,每天搜索应聘者的信息,搬运成捆的笔试考卷,在人员应聘时整理表格。当然,他不得不三心二意:实习的单位今年可能不聘用人员,他还得自谋出路。“整整半年,都累得半死,一边要努力工作,一边要努力找工作。时间也少,资源更少。”
  “找关系”不是“开后门”
  信息渠道闭塞成难题
  让他更焦虑的是,身边有一些同学早早地拿到了offer,常常在班级的群里得意洋洋地炫耀。“说羡慕那是肯定的,我现在做梦也想找一份称心的工作。”
  小杨理性分析了一下身边求职成功的同学,在班上30多位同学中,就他所知,大约有10个左右签了合约。他们中个别有特殊才能,比如有同学英语特别流利;还有个别通过家里的关系找到了工作。另外还有几个同学,他们其实并无专业特长,但在活动当中特别活跃。他自称佩服班里的一个同学,人脉关系“铺天盖地”,不但自己就业,还解决了同宿舍同学的就业难题。
  因为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实习,小杨知道信息渠道的重要。“有时候,人力资源经理也苦于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人。‘找关系’不是开后门,而是打开闭塞的信息渠道。”
  “还有的时候,企业并不愿意登招聘广告,往往会在关系圈里选择他们需要的人,”小杨说,可惜他在圈子里只是一个实习生,平时又被当作“螺丝钉”用,即使有了求职机会,身边的人也很少想到他。
  他对此并不苦恼,仍很积极地为自己“找关系”,除了求职网站、学校的招聘网站之外,也拜托身边的人为他留意求职信息。但即使这样,他也常常错过机会。“实习单位上班很累,看网站就会懈怠,一不当心,好机会就错过了。”至今,他还没有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学校应对
  手机终端推送消息
  各方联动推销学生
  小杨的苦恼在应届生中很常见。他们涉世浅,人脉少,因而很难得到机会的垂青。好在不少高校主动为学生“铺人脉”。上海海洋大学的一名学生日前发微博表示:近日在校园手机终端“易班”上收到了职业推送消息。
  职业消息推送的“幕后人物”是上海海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今年是他们首次尝鲜职业信息推送系统,想求职的学生,可以在海洋大学“易班”系统上登记自己的就业意向、心仪的行业、就业地点等等,学校就会根据学生的要求,定点推送信息。上海海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朱克勇告诉记者,使用推送工具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大约有500-600人。
  在就业寒冬,信息资源也有所减少,“部分公司今年不再招聘应届生,”朱克勇说,学校和学生一样,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职业信息的渠道如何拓宽?
  从去年9月新一季求职季开始起,他们便开始为学生寻找资源。除了走访、联系工业园区等,还想到了另一招,调动最近的人脉资源——“今年,我们设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奖’,鼓励和发动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合作单位、家长参与有效就业岗位的收集、推荐。”朱克勇告诉记者,“去年已经做了,今年将会进一步扩大。”
  朱克勇告诉记者,已经有一些老师、校友主动为学校带来就业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将这些信息分类后,分散到各个学院。去年,借着学校校庆的契机,有校友回校,带了一批企业家来,学校趁此机会,赶紧“推销”起自己学生来。“对成功创业且吸纳一定数量的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创业团队,我们还会给予1万元奖励。”
  鼓励学生离沪面试
  10万元补贴路费
  “我们鼓励学生把眼光放到全中国,积极走出去。”朱克勇介绍,他们鼓励学生到外地“多跑动”,学校对于报考生源地或外省市“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项目以及到上海以外地区求职就业的给予300—500元不等的交通补贴。学生凭着面试通知和学生证,来就业指导中心,就可以提出申请。对此,就业指导中心预计今年将投入10万元用于交通补贴。
  海洋大学远在市郊,就业指导中心还为学生来市区求职安排住处。如果学生夜归,可以凭学生证夜宿军工路老校区的招待所,凭海洋大学的学生证入住,一天只需交20元钱,剩余住宿费由校方来承担。“希望学生能打开眼界,勤快一点,多出去看看。”朱克勇说。
  激励
  创业者方予宽:一路走到底,但要会拓宽人脉
  本报讯 记者 周胜洁 方予宽准备在创业这条路上“一路走到底”了。虽然今年的就业“寒冬”让不少应届生在招聘会上屡屡挫败,同济大学毕业的他却早早入股了上海木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创意策划、视频制作等工作。一人身兼数职的方予宽表示,虽然对现在生活是“被动接受”,但绝对会坚持到底。对于创业,他也提议说:“应届生毕业后还是先进企业打工较好,对整个行业有了全方位了解后再考虑创业。”
  在同济大学科技园内,上海木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安置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屋里没有窗户,若八台电脑显示屏同时开启,时间待久了会出现轻微头晕、胸闷等症状,所以扛台电脑坐在通风的门口办公是常有的事。今年6月才大学毕业的方予宽便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之一。
  影视编导专业的他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去年9月,一共7人,主要为合作企业、区县等制作视频宣传、创意设计等。创业伊始,因为人手不够,方予宽必须一人身兼数职,“除了担任摄影等技术方面的工作,还要会策划,要出门跑业务,相当于全方位锻炼。”从自己创业起,工作到晚上十一点是家常便饭,双休日也常常“驻扎”在公司。方予宽坦言对目前的生活是“被动接受”,但表示还是会坚持到底,“其实我还有留校当老师的选择,但我是那种‘一条路走到底’的人,虽然辛苦,我还是接受现在的生活方式。”
  方予宽告诉记者,从大二开始,他就在相关制作公司里实习,他对自己的影视拍摄能力很有信心,这也成为他想要创业的主要动力。但直到公司成立,自己在“创业的泥潭”里摸打滚爬一番后,方予宽才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冲动,“创办公司光有专业技术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有统筹能力、运作能力、人脉等,这些是我在选择创业前未曾仔细考虑的。”
  而创业大半年,他也经历了要不回钱款等吃亏事。对于大学生创业,他说起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如果对一个行业了解不深,切勿盲目创业。据我所知,不少创业的人都是手握相关专利,或者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人脉和拥有成熟的业务后才走这条创业路的,人脉在创业过程中很关键。”
  对于应届生,方予宽给出了自己的提议:“大学毕业后,还是选择为企业打工较好,等熟悉了整个行业,积累了一定人脉后可以考虑创业。”
  此外,对于自己今年身处的就业“寒冬”,方予宽觉得要看各人选择生活的方式,“有些人觉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难免会谨慎选择,错过机会。但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学会坚持吧,毕业生需要坚持,也需要学会接受。”
  答疑解惑
  创业前辈授成功秘笈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和上海图书馆讲座等承办,以“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积极帮助成功创业”为主题的2013年东方讲坛•创业生涯系列讲座活动,将于5月11日在上海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
  本次系列专场讲座共为八场,自5月11日始,直到6月底,每周末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
第一场讲座时间:2013年5月11日(周六)上午9时30分;讲座题目:《创新创业的时间、空间和产业选择》;主讲人:福卡智库专业首席研究员、前滩数据CEO何万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