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8版 时间:2009-02-10
这一天,肖晓光接连听了东方讲坛的4场讲座。曾经是国际海员的他,是在回沪休假的时候,得知东方讲坛讲座信息的,从此“粘”上了讲座。肖晓光兴奋地说:“东方讲坛是免费送给我们老百姓的精神大餐。”
2004年6月,上海东方讲坛开讲。这个旨在为老百姓提供公益化教育平台的讲座,至今已经举办了万场,直接听众近400万人,二次传播受众1亿多人。
讲坛触角伸向社会底层
打工妹小金因为身体不适,被老板提前解除合同。痛苦中的她,想起曾经听过东方讲坛《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讲座,感到老板这样做不对,于是来到劳动仲裁委员会。最后,她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把讲坛的触角伸向社会底层,关心弱势群体,直面人生、直面人心,东方讲坛开办以来,抱着这样的信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校园……每年,除了常规讲座外,东方讲坛还要举办多项系列化、规模化的活动,把讲座直接送到普通群众身边。
百姓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上海有多大,东方讲坛就有多大。群众需要什么,东方讲坛就提供什么。”在东方讲坛采访,工作人员如此豪迈地对记者说。探究原由,这正是东方讲坛区别于其他讲座,多年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东方讲坛在全市设有讲座点,这个点在不断扩大,如今有了300多家。而这些点大多设在社区、乡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知识的阳光。东方讲坛的讲座内容,始终跟着老百姓的需求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医疗、时势、环境、交通、安全、防范、就业、开业、礼仪等等,无所不讲。
且看他们的一些讲座内容:
农村城镇化后,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需要“转型”。东方讲坛及时开出“开业生涯”讲座,为农民送上了及时雨。怎样选择商铺,到哪儿办证,如何融资?一系列讲解使得农民兄弟“茅塞顿开”。
刚入大学校门的同学,有的从农村到城市,有的离家到异地,有的从小家到大家。“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东方讲坛的讲座,使大学新生们如沐甘霖。“今天怎样找工作”的讲座,使许多正在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下岗人员受益匪浅。
……
浦东一位黄姓农民说:“东方讲坛真神了,我心里想的,他们哪能都晓得?”其实,东方讲坛经常在民众中搞调研,召开诸葛亮会,策划新选题。他们有一个题库,已经积累了近2000个题目。听众可以像到饭店点菜那样,点题让专家讲。如果题库里没有自己想听的,还可以提出要求,讲坛再组织专家学者讲授。
讲坛跟着百姓需求跑,于是,又出现了这样的风景:百姓跟着讲坛跑。一天跑几个地方,听几场讲座的听众不是少数。
社会化教育的大平台:听讲座避免了一场火灾
去年7月的一天,南昌路46弄3号内冒烟着火,巡逻民警迅速赶到。原来是电饭锅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着火,户主发现后已经用棉被将火扑灭。看到民警,户主王老先生激动地说:“多亏前几天在街道听了你们的宣讲,才知道怎样处理,避免了一场灾难。”
北京奥运会前,上海有230多名公安干警先后登上东方讲坛,向公众宣讲公共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
上海全市常住和流动人口达2300多万,而警察只有45000人。但是,警力有限,民力是无穷的。东方讲坛搭建的这个平台,为百姓提高防范意识提供了条件。当警察守护人民安全与人民守护自身安全相结合的时候,平安才会更牢靠、更长久。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说,将警方专业优势和公众广泛参与结合起来,这是好思路。而通过东方讲坛这一社会化教育平台来实现这一思路,更是大好的实践。
引领上海新时尚:听东方讲坛讲座成为一种聚会方式
何先生是小区居委会主任,每次听讲座都带着笔和纸,认认真真地记录。他说:“回去后,我要向小区居民讲。要像滚雪球一样,把从东方讲坛得来的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晓得。”
东方讲坛的成功方法,正被上海各个区县乃至街道、乡镇效仿。因此,上海是讲座的“大海”,深不可测──除了东方讲坛的讲座外,各区县、各部门自办的讲座,难以计算。
在上海,听讲座正成为一种时尚。过去每至春节,各单位乃至社会各协会等,都要举办迎春联欢会,通常是聚餐后,去歌舞厅娱乐一番。可如今,很多单位和协会把听一场东方讲坛高质量的讲座作为聚会方式。由东方讲坛构建的这所社会大课堂,对于城市文明发展,市民素质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记者赵兰英)据新华社上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