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

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7-04-25

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
——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会侧记


■记者 洪梅芬

    昨天召开的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会透出信息,到2010年,本市要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构建既能提供学历教育,又能进行职业培训,还能开展休闲文化教育的终身教育系统,形成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发展学习型组织 打造学习活动品牌

    学习型社会需建立在学习型组织基石之上。会议提出,要重点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村镇)、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和学习型家庭,逐步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循序渐进,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全覆盖。   

  学习活动要保持生命力,要根据需要创设新的活动。会议要求,在继续办好“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百万家庭学礼仪”、“百万家庭网上行”、“上海书展”、“科技节”、“东方讲坛”等群众性学习活动同时,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区县、行业培育更多有影响力的学习品牌;充分利用好中国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之春音乐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育;大力提倡高雅艺术进校区、进社区,优秀电影进社区,图书资料进社区等活动,为学生和市民学习交流提供便利。

  发挥各方合力 整合学习教育资源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能靠政府一家包办,各单位团体都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会议提出,所有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增加学习的节目和栏目,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学习。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开发学习项目,提供适用技能教育培训服务。

  区县是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基础。会议提出,要以建设“社区学院”为抓手,整合业余大学、电大分校、教育学院和社区学校等教育资源,构建上与开放大学衔接,下与社区学校贯通的覆盖全市、面向市民的市、区县(行业)、街镇三级架构的终身教育系统。要把社区学校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结合起来,使社区学校成为提供多种终身服务的重要载体。

  依托网络技术 创新终身教育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为终生教育提供了条件。会议提出,强化远程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天网”(卫星传播网)、“地网”(市域宽带网络)优势,建设网上开放大学,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网络平台。要合理布局终身教育网络平台终端,与现有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企业培训中心、老年学校、乡镇成人学校、信息苑等终端连接,设立远程教室,建立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终端,形成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网络。

  形成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会议提出,业大、社区学院可以探索单向承认普通高校、电视大学、高职院校课程进修的学分,逐步做到学分互认,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互为补充。

  要探索的“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在试点基础上,形成具有市民学习账户管理、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等多种功能的个人学习账户,建立“学分银行”。进一步推进成人高校、社区学院试行“无障碍入学”制度,让具有高中阶段毕业学历者免试入学。推进“弹性学习”制度,让市民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方法、科目和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