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何祚庥上海演讲 依然“不敬畏自然”

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06-09-14

■记者 陈怡 

  今年79岁、频频因为学术以外的争论置身舆论漩涡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日前因为一个关于原子能咨询问题的研讨会来到上海。而昨天下午,他在“东方讲坛”上海大学举办点为广大师生进行演讲的话题却是:人类即将迎来可再生能源时代。

  虽然言语中依稀流露出执拗、独断的脾气,但何祚庥的幽默、激情还是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早报记者问起那个曾给他惹来巨大争议的观点———“不需要敬畏自然”提出的背景时,他明确地表示这是自己至今不变的态度。面对这位思维敏捷、对认准的事情坚定不移的老人,你会感觉到科学的力量在一个研究者身上的放大,或许,科学确实带给了他这样无上的信心和勇气。但一个疑问也在大家与何祚庥的对话中滋生:科学真的像这位理论物理学家所相信的那样万能,或者说,科学家的权威真的不再需要人们的质疑了吗?   

  许多环保人士讲的是情感环保,我要提倡的则是科学环保东方早报:您曾因为“人类不需要敬畏自然”的观点饱受争议,您当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您所理解的“敬畏”与大家普遍所理解的有一种微妙的差别?

  何祚庥(以下简称何):都是用中文,理解没有差别。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们搞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而不是自然。比如说水电工程会对大自然造成破坏,我承认那确实会使一部分鱼死去,但这是一次性破坏,之后就不会有。除此以外有更好的办法吗?究竟是鱼重要还是人重要?我与绝对环保主义者的争论正在于此,许多环保人士讲的是情感环保,我要提倡的则是科学环保。

  东方早报:可是,我们就不能降低人类的欲望,减少对自然的劫取,来尽量避免这类对自然的破坏吗?

  何:我国现在人均用电仅为美国的1/7,再怎么节能也不可能节约很多。大家可能过于高估了中国节能的潜力。预计到2050年,我国电力装机将达25亿~30亿千瓦,如果不开发太阳能,能源肯定不够用。而太阳能对自然显然无害。

  东方早报:您为什么不看好核能的潜力?

  何:中国天然铀的资源供应不足,目前保有的天然铀仅能满足25座标准核电站的运行,未来也只能支撑50座标准核电站连续运转40年。所以我国不能走以核能为主的能源道路。

  东方早报:您常常在一些非专业的领域发表意见,这也给您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您自己现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何:现在经济学家懂科学的比较少,自然科学家懂经济的也不多,我就是要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人。国外有著名学者指出,在能源经济领域,没有一个技术专家是可靠的,因为技术专家都有企业背景,不是为全人类说话。但现在,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经济领域中还处于弱势,没有背景,所以我可以来代表一下。

  梁思成的观点,我今天依然不赞成

  东方早报:许多人对您的意见还源于您1955年发表在《学习》上的《论梁思成对建筑问题的若干错误见解》,您今天怎么看待自己当年的做法?

  何:当时我在中宣部科学处工作,一方面是上级指示要批梁思成,另一方面是我认为他所主张的大屋顶把美观置于“适用、经济”之上,确实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种影响到今天还存在,比如人民大会堂边上的那个“大坟堆”———国家大剧院。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1953年梁思成作为其中一员的中国访苏代表团担任秘书期间,与梁思成一起工作过半年时间,我印象中的他会说话,会写文章,人也比较风趣。但他的观点,我今天依然不赞成。

  东方早报:对于上海交大陈进的“汉芯”造假事件,您怎么看?

  何:我认为其中最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科研经费分配模式中的重大缺陷,我个人的体会是:现在常常对小项目大评特评,中项目略评,大项目却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