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时间:2006-09-06
日前,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上海图书馆举办,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和东方宣教服务中心等承办的"东方讲坛 · 开业生涯"系列讲座暨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系列讲座为期一个月,以"快乐创业,和谐生活"为主题聚焦市民创业关注的热点,邀请了数位开业专家主讲。四场讲座座无虚席,现场听众超过 7200 人次……
在本次系列讲座中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创业教育特聘讲师徐本亮围绕"年轻人如何进行自主创业"这一主题做了名为"财富无处不在,创业成就梦想"的演讲。经本刊整理后独家刊登,以飨读者。
发现创业机会命什么?
我认为,如今阻碍年轻人自主创业的瓶颈不再是资金、经验,而是对创业机会的捕捉,那么,发现创业机会靠的是什么呢?
第一、独特的眼光。有句话说得好,不怕没机会,就怕没眼光。我曾经指导过一位叫朱耀清的创业者。他原是上海永久自行车厂的工人。下岗后他一度曾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而犯愁。正巧这时,他得到一个消息,上海市正在进行高校后勤服务方面的改革,而他马上意识到为大学生维修自行车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 1997 年 10 月,朱耀清在上海市开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在复旦大学校园内摆起了第一个自行车修理摊,而头一个月就挣了 1000 元。之后,他产生了在各大高校开设自行车维修网点的想法。如今,朱耀清的自行车维修网点遍布上海 12 所高校,并且带出了 54 个小老板。他的成功靠的是独特的眼光。
第二、积极的心态。"牛仔大王"李维斯在没成功之前,屡屡遭受挫折。他做过很多小生意,但都不顺利,值得关注的是,他遇到困难或是竞争失败后,却从不灰心丧气,而是立即转行,最后,他用废弃的旧帐篷做成了裤子,发明了流行至今的牛仔裤。可见,积极的心态在创业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创业机会从何而来?
我曾接触了不少成功的创业者,而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能发现机会,并且把握机会,那么,创业机会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有 5 个来源。
第一是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所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自身的问题。例如,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大学生成功创办了一家客运公司。他就是注意到了长时间困扰南汇大学城师生们的乘车难问题。另外,就是他人碰到的问题。美国有一小伙子,发明了让更多民众认出通缉犯的方法:把通缉犯头像印在扑克牌上,使更多民众熟悉通缉犯的长相,帮助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因此,他赚了一百万美元。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问题=机会。旧的问题解决了,会出现新的问题,问题是永远存在的。
第二是变化。有句名言,唯一不变的是变,机会在变化中凸现。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在产品结构的变动、城市化加速、政策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全球化趋势等等,这些变化中把握住了机会。
除了以上两者,我认为创业机会还来自于竞争、发明和新知识新技术。知道了创业机会的这几种来源,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去把握它。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年轻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在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方面,往往会走进几个误区,我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
"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想法)"--错!好不好要看市场与顾客,而非创业者自己的主观判断。
"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的产品应该有很大的空间"--错!上海有 1400 万人口,不能都作为消费者,要划分定位。
"这项目太小,技术含量也低,不值得搞"--错!创业者应从自身能力及社会需求出发,不一定非要搞大项目。富豪李嘉诚在未成功之前曾经一人兼过三职,而众所周知的"老干妈"辣椒酱,也是从小资本做起,如今资产已超过 l 个亿。
"我能力很强,别人能做,我也能做"--错!在商界有一句行话叫"不熟不做"。
"利润空间小,赚钱太吃力,没啥做头"--错!如果小钱都赚不到,又怎么可能赚到大钱。
培养发现机会的能力
"他天生就会做生意。"人们常会这样评价一位成功的创业家。其实,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尤其是对于可塑性较大的年轻人来说,完全可以在学校里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发现机会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这种能力,我总结了以下几条: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市场调研习惯。学会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其次,多看、多听、多想有关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学会从别人的经验、思维中收取信息,集思广义;最关键的一点,要有独特的思维。创业必须有自信心,不怕做少数派,不要在意其他人的讽刺而受打击。美国有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考试时递交了一篇关于开创快递业务的论文,结果被教授评为不合格,但这位大学生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开创了响誉全球的联邦快递。
财富无处不在,创业成就梦想。成功的模式无法复制,但成功者身上必定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有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的本领。尽管,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但只要拥有梦想,迫寻成功者的足迹,坚持到底,你们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