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吴建民沪上纵论中国外交

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大公报 时间:2005-12-19

 

图:吴建民在上海畅谈当前国际形势和战略思考 (大公报摄)

  ■记者 张帆

  应「东方讲坛」的邀请,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在上海,与近千名公务员、学生和普通市民一起探讨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战略思考。

  「和文化」感染美国人

  作为资深外交家的吴建民,认为文化交流是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有利方法。

  吴建民说,「中国威胁论可能会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而在向世界表明自己不称霸的决心时,首先就要向世界多介绍中国的文化,这样更容易增进了解,产生友谊。

  他谈到了自己的经历:不久前,一位美国公司老总邀请吴建民到他的公司发表演讲。当有嘉宾问起中华文化最突出的优点时,他想了想回答说,中国人推崇「和」。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吴建民现场向美国人讲起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七放」,以宽容换得敌人的尊敬和部落的平定,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不久以后,吴建民收到那位老总的电邮,称他已经为公司领导层每人发了一本《三国演义》。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吴建民曾多次参与邓小平的外事活动,这让他能够熟练背诵和运用邓公语录。几乎每发表一个观点,他都会引用《邓小平文选》中的语句做论据。

  吴建民说,国际形势今后还将长期处于变化之中,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改革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思想,如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有时候,「开放」比「改革」更为重要。

  「时代的变化是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无论是港澳的『一国两制』方针,还是南海问题上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是邓小平在深刻认识时代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思路,至今看来仍是『大智能』。」

  吴建民强调,在中国国力逐渐加强的今天,必须坚持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针。「拋弃这一方针,会给中国和世界都带来灾难」。

  爱国误国一念之差

  和往常一样,中日关系仍是听众所关心的。在回答一个青年学生有关「中日关系的走向」时,吴建民毫不犹豫地回答,「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他说,「爱国」和「误国」只是一念之差。国内有些人认为,中国只要打三场仗:与日本、与美国、与台湾,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不符合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误国」。他再次引用邓小平在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会见时的话左证:「中日两国应该世代友好」。

  吴建民鼓励中日两国的青年们多来往,多交流。他也鼓励中国的青年要多与国外友人建立联系,多出国看看。不过他并不鼓励出国「低龄化」,培养一大批「香蕉」。他说,孩子应该在有相当中华文化基础后再出去。因为「没有比忘记自己的根最悲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