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美医学伦理学家在沪演讲

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大公报  时间:2005-8-30

大公报记者 张帆

  【大公报记者张帆上海二十九日电】医生手中只有五十片药片,面对的却是一百个病人。其中五十人吃一片药可以活命,另外五十人要吃两片才行,医生应该如何抉择﹖──这是医学伦理学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Daniel Wikler上周末在沪演讲的一个片断。这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期的生命伦理学委员会主席,是应上海「东方讲坛」的邀请专程来沪的。

  随着国内普通百姓对个人医疗保险和卫生资源分配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需要更多借鉴国外经验和专家建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东方讲坛」特地请到了这位大师,向人们做了一场题为《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伦理视角》的普及讲座,数百名听众中,除了一线医务人员外,很大一部分是沪上的普通市民。

  面对专家提出的「两难」问题,听众们踊跃发言。医生们普遍认为,每个病人平等拥有生命权,无法确切肯定药片该给谁。普通人有的指出,资源分配应以拯救最多人的生命为前提,因此获一片药片能活命者应首先考虑﹔也有的指出,应该让贫困的病人先得到药片,而富裕者则必须为活命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活跃的思维让大师频频露出笑容,而通过这样的互动,人们都认识到了当前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和配置中抉择的艰难性。

  在总结发言中,来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Daniel Wikler教授坚决反对以市场的方式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这与中国卫生部前不久作出的中国医改方向的判断不谋而合。他主张卫生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公平性和正义性,医疗体制的改革应当始终以「为人们的健康」为宗旨。

  专家也批判了美国的市场化医疗体制﹕「不合理、不公平和无效率的、基于市场原则上的、低功能的医疗体制应该被清除。」因为市场导向意味着最需要得到医疗服务的人得不到医疗保健,而医疗保险通过对患病的人进行保险而赚钱,对病人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医院和医生常常从昂贵的医疗服务中获利……但以医疗保健来赚钱的方法常常与提高和维持人们的健康很少有关」。  

  据悉,这样一种让大师与普通市民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今后还有许多。在演讲后,Daniel Wikler教授还接受了聘书,成为讲坛的特聘教授。

上图﹕Daniel Wikler教授在「东方讲坛」的「走近大师」系列讲座中作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