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种桃种李种春风”──东方讲坛火爆上海滩

发布日期:2012-04-19

来源: 新华网  时间:2005-9-12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赵兰英9月12日报道
 
  倘若要问,时下上海滩火爆什么?可以肯定地回答:讲座。在这样一座时尚都市,似乎有点旧式和呆板的讲座,何以让人唯其独尊?尤其在周末,匆忙的脚步中,有许许多多是迈向各个听讲点的;如潮的车流中,有许许多多是驶向各个授课点的。
 
  “种桃种李种春风。”开讲于1年前的上海东方讲坛,创新思想文化工作方法,在全市建起138个讲座点,以连锁式、菜单式方法,将先进文化,和风细雨般地撒向市民心田。这个讲座已举办1800多场,80万人次的市民,涌向听讲点,声名远播。
                   
 风声雨声不敌讲课声
 
  2005年8月6日,正被台风“麦莎”肆虐的上海。上午,记者顶风冒雨,来到上海图书馆。今天在这里举行一场题为《今天我们怎样找工作》的讲座。几十年不遇的强台风,还会有听众吗?揣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踏进会场。不料,但见偌大的会场,坐得满满的,想找到一个空位也不容易。
 
  这正是:风声雨声不敌讲课声。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听讲者青年人居多。“今天谁在找工作?”“今天工作好找吗?、“用什么样的方式找工作?” 上海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张得志的演讲不紧不慢,有理有据,幻灯不断打出要点和相关图片。没有人私语,也没有人大声喧哗,很多人在埋头沙沙地记着笔记,更看不到有人退场。据说,很多听众为防备交通受影响,特意提早出家门。因此在开讲前半个多小时,会场门前就聚集了很多人。
 
  东方讲坛从2004年5月开讲以来,越讲越红,场场爆满。于是乎,常常出现这样的景象:这边晚到的阿姨,从随身包里拿出折叠的小板凳,从从容容坐下;那边匆匆赶来的母女,什么也不顾,席地而坐。这里,过道边上加满了坐席;那里,墙壁旁边站满了人。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演讲时,突遇停电,满场听众,没有一人离席。有一场为海军官兵举办的讲座,在舰艇上举行。不料这一天,又是风又是雨,全体官兵任凭吹打,齐刷刷站在甲板上,主讲老师深受感动,也不肯落座,站着讲完了这一课。
 
社会变革催生东方讲坛
 
  孙师傅从厂里待退后,在家里闷得慌。东方讲坛办到了他家附近的宝山区图书馆,孙师傅知道后赶去听。这一听,听出“瘾”来了,连着听了10多讲。孙师傅说:“讲座对于我来说,真好比是久旱突然逢甘霖,沙漠跋涉突遇绿洲。我打心里觉得东方讲座办得好,办得及时。”
 
  先哲早有言:“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一个和谐社会的构成,在于民富民乐,在于社会政策的完善,利益格局的合理,也在于社会大众的素质,即“民正”。诚如孙师傅,体制改革后,大量的人员由单位转向社会。如何将散居的人员,通过一种形式组织起来,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然而,计划经济时,很多单位自办的职工业余学校,现在没有了,每周二、五的政治学习也不再坚持了。教育的两大领域:学校和社会,明显不平衡,前者重于后者。少有的社会教育,还往往偏重于技能而忽视人文。
 
  另一方面,在社会多样化中,党的宣传部门怎样巩固和扩大宣传文化阵地,固有的宣传方式,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学术理论界又如何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操作性的“老大难”问题?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尝试和实践。于是,东方讲坛应运而生。它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
 
一个全新的社会大课堂
 
  手机、网络,这是当前百姓除传统媒质外,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最大载体。区区一个讲坛,如何与其抗争,赢得人心?讲坛定位于:一个面向普通百姓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大平台。讲座点设在社区、学校、机关、图书馆、博物馆……关于讲座的信息,公示与上海的主要媒体上。在一些街头报亭,市民还可取到有关讲座的信息单。记者手上有一张“东方讲坛在徐汇”的单子,只见在7月至9月之间,在徐汇区各个街道就有22场讲座。强势宣传,使市民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什么内容,由谁主讲的讲座。
 
  讲坛是一个精神文明生产的集散地。在向市民调研的基础上,讲坛列出讲课“菜单”,发往各个讲座点。“菜单”列出主讲题目,讲座点“点菜”,讲坛予以“配送”。记者在2005年版的“东方讲坛讲座选题”中看到,有665个选题,分为“世情、国情、市情”、“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人生发展和道德成长”、“教育和管理”、“历史文化”、“经济金融”、“法律知识”、“艺术鉴赏”、“国防知识”、“健康养生”等10个方面。
 
  讲坛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目前,讲坛已与554位专家学者签约,特聘他们为讲师。不仅沪上学术界知名人士,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学术界知名人士,都是讲坛的讲师。如此庞大的高质量的讲师队伍,手机也好,网络也罢,都无法企及。富有创造性的东方讲坛,成为一个覆盖全市的普及性、社会性、标志性、公益性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大课堂。
 
直面人生直指人心
 
  今年3月,正是求职高峰期。一场题为“引领百姓感悟职场”的系列讲座,在上海图书馆拉开了序幕。《把握新春劳动力市场基本走向》、《职业与人生》、《认识自我和潜能开发》、《职场心理和情绪调理》、《心理训练与人才测评》、《现代人职场精神塑造》等6场讲座下来,欲罢不能。8月,主办方再举办4场“职业生涯”系列讲座“。
 
  解其所需、解其所问、解其所惑,关注社会发展脉搏、关注不同阶层思想,关注弱势群体需求,直面人生、直指人心。这是东方讲坛之所以火爆的一个根本原因。就业,是连续3年来上海市民反映最大的问题。10场关于职业的讲座,一场比一场精彩,一场比一场贴近百姓所求。每一场讲座,在现场还举办大型咨询活动,20多家职业介绍所和职业指导专家,与市民面对面,零距离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
 
  9月,正是新生入学时段。在多数学校,以往的“入学教育”总是介绍学校历史,学生守则等等。今年开学期间,东方讲坛推出了“今天我们怎样成长”系列讲座。《校园生活的心理学》、《当代青年特征与流行时尚》、《当代青年时代责任与使命》等30个讲座,进入全市大中小学。2400名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听了《大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讲座后反响热烈。他们说:如同下了一场及时雨,解渴。跨入大学校门,很多中学生十分迷惘,不知怎样学习,怎样选择参考书等等。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田保传教授的这场演讲,给学生指明了方向。这堂讲座,还引来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市高校的政治老师。他们特意作了录音,纷纷认为:这样的讲座太需要了。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松江区是上海的一个郊县,近几年城区建设发展非常快,经济实力、百姓生活都和市中心差不多。如果要问,松江还缺什么?那就是文化。过去,要想请一个名人来讲课,也不知到哪去请。有了东方讲坛后,只要一个传真过去,就可以请到。区委宣传部的费水弟高兴地说:“东方讲座到我们区后,有些领导讲话的语气都变了,专家的一些观点还被运用到松江的发展中去。东方讲坛,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同样是三尺讲台,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在东方讲坛讲课以后,深有体会:“东方讲坛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藩篱,令学校的人文教育‘存量’资源,为社会教育的‘增量’资源。这是教育的一项伟大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者从书斋、研究室直接走向社区,面对民众,不仅传授知识,还因为与民众的现场互动,了解民意了解基层,感触社会进程的真切脉搏。”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说:“作为上海社会化教育的公益性平台,东方讲坛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进了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宣传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探索和尝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