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文化 > 正文

“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理论研讨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21-10-09

    近日,为做好“第三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首批“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遴选和上海乡村文化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市社联联合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等共同举办“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理论研讨会。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出席会议并致辞。

 

 

    任小文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努力共建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凝聚力量,共促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本次合作研究主题“‘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经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研讨确定,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切入,围绕题目,三省一市各推选15个最具代表性的乡村作为实践发展案例,此次研讨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给与相关研究建议。随后,他对本次案例研究和发展报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体现上海最江南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别于三省的特色,体现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上海乡村建设的影响;二是体现上海推动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上海新一轮发展对乡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空间;三是从大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上海乡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纬度来反映上海乡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会上,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嬛首先从案例遴选过程、上海乡村文化特色、传承与创新经验三部分内容介绍了“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研究的进展与目前取得的成果。在案例遴选过程中,在相关领导及部门支持下,研究团队前往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上海部分乡村等进行调研,最终筛选出15个具有上海乡村文化特色的重点推荐村,形成研究报告初稿。杨嬛认为,上海乡村文化具有鲜明的江南文化特征,而“文化码头”形成多元化的地方文化,上海乡村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逐步形成“三个力量”的独特经验,即特色产业为上海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价值力量”,企业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坚力量”,政府成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保障力量”。

 

青浦区朱家角古镇

 

    在研讨环节,专家就“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及长三角乡村文化发展报告展开讨论。

 

    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原主任张广生认为,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上海市乡村振兴路径之一。他认为,相较于其他地方的乡村,上海乡村有四个特点:第一,上海乡村融入城市体系的程度比较高,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第二,从产业发展看,上海郊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90%以上,郊区与城市的流通配送相互融合,99%的乡镇具备商业交易市场;从交通体系来讲,上海乡村的交通网络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基本实现交通枢纽全覆盖,与上海市区相融合;第三,上海村民主要经营非农产业,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第四,郊区农村的治理方式基本上向城市社区管理体系靠拢。总的来说,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上海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要走出具有上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原主任、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道根提出,第一,上海的乡村文化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最江南”,上海的文化要突出上海开埠以来的特色,凸显上海文化骨子里的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第二,上海是都市型乡村文化,在生产、交往、产业、交通都依托于上海大都市圈。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前的乡村文化已逐渐凋零,打造上海特色乡村文化需要从乡村建筑、乡村生态、乡村人民等层面进行深入的挖掘,这样才能面向未来,深入创新,把握住上海乡村文化精神的精髓。

 

松江区枫泾古镇

 

    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孙雷认为,上海乡村的最大特点就是江南文化,现阶段研究应重点突出上海城市与乡村如何良性互动发展。他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乡村的文明建设,目前在上海的乡村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态宜居问题,如乡村外在形象的改善。同时,孙雷提出,本次案例研究要能够代表上海乡村的创新和都市特点,能够代表上海的乡村未来文化发展,并针对案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海鸣从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研究提出建议。第一,明确乡村文化的内涵,梳理乡村文化的理论逻辑。第二,根据上海乡村的案例、上海乡村文化形成的历史和背景,概括上海乡村文化的特点,比如与都市文化、外来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等,体现上海乡村文化在演进过程中的传承和创新;第三,明确案例选择的依据和原则,最好在报告中对案例材料进行概括和分类。

 

 

金山区廊下镇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朱金海指出,以前上海资源往往集中在市区、新城建设,从现实条件看,上海的乡村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如果能把上海乡村文化树立起来意义巨大。另外,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建设的关系,其中,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如何建设是重心。以实地调研的钢琴小镇、西塘小镇等案例为例,他指出乡村要立足自身的特色,吸收外部资源,通过整治河道、培育植被、房屋翻造等举措,实现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上海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杜小强表示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乡村文化的建设,从市民视角,乡村文化要突出可听、可触摸、可体验、可品尝的特点;从农民视角,乡村文化建设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应,否则将会被时代发展所遗忘;从政府视角,乡村文化建设要更多强调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乡村文明、乡村生态建设等。因此,乡村文化建设不仅要挖掘其经济价值,也要找准乡村文化继承人,结合当前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推动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供稿 ▏办公室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