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文化 > 正文

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沪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9-10-12

    为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社科联,于10月11日在修缮一新的上海社科会堂联合举办首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长三角三省一市宣传部领导、社科联领导,来自长三角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及上海江南文化研究联盟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参加论坛。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兵、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分别致辞。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主持论坛开幕式。

 

 

 

    会议指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挖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持续深化区域文化的交流交融,积极推动区域文化的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新的阶段进一步做好江南文化研究,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联合研究,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二是要厚植共性根基,打造特色亮点,推动新时代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补共享,共同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论坛开幕式上,三省一市社科联主要领导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长三角三省一市拟在打造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高端论坛、探索建立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智库联盟、加强长三角学术期刊江南文化研究合作联动、推动江南文化研究的社科规划和普及工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全方位深层次一体化长期合作,凝聚长三角三省一市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学术资源,联合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各有关单位、地区和机构,共同建设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安徽省徽学学会会长王世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等5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在王战看来,江南经济繁荣源于“四水”经济,即长江、大运河、江南水网、海运。仓廪实而知礼节,四水经济为江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由此派生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如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运河文化等。其中,宗教文化核心特质是和而不同,各种宗教在中华大地上和谐共存。商业文化讲究信义仁智礼,信和义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共同精神家园所用,也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续性的支撑,正是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意义所在。王战还特别谈到徐霞客这个享誉世界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成名在上海,出发在浙江,游得最多的是安徽,连通起了三省一市。在王战看来,像徐霞客这样的人物是很好的江南文化名片,帮助各种概念落地,不失为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一个突破口。

 

 

    徐兴无认为,江苏文化作为南北文化交融的通道,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复兴的基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中国现代文化学的发源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以及东亚文明的交流提供着有力的支撑。在他的理解里,江南应该是一个从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观念、审美观念提炼出来的能够涵盖三省一市的文化符号。作为历史文化的符号,“江南”涵盖了财富、人文、审美、观念、认同感、自豪感等等内涵或外延。要想使这个符号继续发挥它的功能,必须为它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所以今天所言的长三角江南文化应该是新江南文化,其方向是面向世界和未来。”

 

 

    梅新林将日本学者赤松要“雁阵经济模型”应用到长三角一体化当中,总结出“新江南”的“雁阵文化模型”。所谓“新江南”的“雁阵文化模型”,梅新林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上海为龙头、带动南京—杭州两翼的雁阵模型,并且可以由此延伸至引领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更大规模、更高层级的雁阵模型。梅新林提出,新江南的雁阵文化模型有三个层级。首先是对新江南文化版图本身来说,上海为领头雁,南京、杭州为两翼,合肥殿后。其次就全国来说,在未来可以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领头雁,以环渤海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两翼,在中国东南海岸线上形成新的雁阵模型。而在世界版图中,整个亚洲的南、西、北部都没有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地处亚洲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与日本东海道城市群加以引领。而由于地理、经济与文化上的优势,中国长三角城市群更具辐射力与影响力。

 

 

    王世华以安徽最具代表性的徽州文化为例,分析了徽州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关系。他认为,徽州文化丰富了江南城市文化,包括:彰显了江南城市的特色,推动了江南城市学术的进步,强化了江南城市的文化氛围,活跃了江南城市的收藏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徽商助推了长三角的社会转型。明代中后期,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长三角,已经初露社会转型的端倪,新的先进的社会因素开始出现。在这一过程中,活跃在长三角的徽商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比如他们在踹布业和丝织业中采用了雇工生产,这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再比如,徽商广交高官、学者,从而出现“士商合流”这一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熊月之从城市比较优势与江南文化中心的转移分析了南京、杭州、苏州、上海各自崛起的脉络。从较长时段来看,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存在着随着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变化而转移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南京、杭州因政治而位显,另一种是苏州、上海以经济而崛起。南京和杭州先后因为政治地位提升而成为文化中心,这是中国古代首都功能的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明清苏州与近代上海作为非首都城市而成为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在熊月之看来就显得相当特殊了。熊月之认为,城市政治地位的变化无常,因政治而迅速崛起往往也会因政治地位的改变而快速衰落,相反经济发展才能促使城市保持更为长久的活力。

 

    圆桌论坛分别以“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主题,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开展热烈的交流讨论。浙江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邵清,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雷先后主持会议。

 

 

 

    在论坛闭幕式上,举行了第二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交接仪式,江苏省社科联成为下一届论坛东道主。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作论坛总结,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论坛闭幕式。

 

 

    权衡在论坛总结发言中谈到,本次论坛对“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议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形成了新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在研究江南文化的同时,如果更进一步关注长三角一体化,深入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则是更具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的研究。“今天的论坛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江南文化的研究,如果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那么江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有更大的深化、丰富和拓展;而从江南文化的角度来讨论长三角一体化,又使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会更好地突破地区发展的概念,深入了解江南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内在的紧密联系。”

 

    他指出,通过一天的研讨和交流,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对江南文化的价值、内涵、功能、特征等作了深入全面的阐释;三省一市社科界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创新、更好地开放、更好地包容,这既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内在特征,也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他提出,长三角三省一市社科联将借此次论坛合作的成果,进一步就学会管理和服务、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科学普及、学术期刊等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体现长三角社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服务学会、服务学术、服务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