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15
5月12日,市社联举办“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邀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明文,为上海市顾村中学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同学们跟随着谢明文研究员的脚步,共同探寻了出土文献中与神话传说相关的记载,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讲座伊始,谢明文研究员为我们揭开了金文和竹简文字的神秘面纱。金文,顾名思义,就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犹如历史的印记,记录着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古朴庄重,有的灵动活泼,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而竹简文字,则是写在竹片上的文字。在纸张发明之前,竹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一捆捆竹简,就像一部部古老的书籍,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思想。通过展示一些金文和竹简的图片,谢明文研究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金文在青铜礼器上的铸刻位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早期金文的书写特点以及竹简繁复的制作工序,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古老文字的魅力。
在了解完金文和竹简的基本知识后,谢明文研究员带领我们进入了讲座最为精彩的部分——解读金文、竹简以及传世文献中关于大禹治水和伊尹传说的记载。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神话传说,在出土文献中,大禹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在金文中,“濬”字的写法与治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字形就像一个人手持工具,在疏通河道,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大禹治水的场景。此外,研究员通过考究文字为我们解读了大禹多样的治水方法。这些记载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让我们看到了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的紧密联系。
除了大禹治水,伊尹传说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相传,伊尹原是一位厨师,因其卓越的厨艺和智慧而被商汤赏识,最终成为一代贤相,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谢研究员通过解读《赤鸠之集汤之屋》的相关记载,为我们还原了伊尹“去汤适夏”的过程。他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讲座的尾声,同学们积极踊跃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谢明文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做出了解答,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讲座结束后,谢研究员向积极参与互动的同学们赠予了图书,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历史和文化的奥秘。这份礼物不仅是一份知识的馈赠,更是一份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上海市顾村中学供稿)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