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02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奉贤中学附中参加了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的系列讲座活动。10月21日下午,奉贤中学附中全体师生聆听了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带来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国智慧”的线上主题讲座。
陈勤建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节气的定义,并从天文、物候、气象、农事现象变化等方面介绍了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远古的先民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观念,体现着中国智慧。传统认为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是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认为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从它的发生到成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江南地区稻谷生产期的鸟候鸟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先河。陈勤建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七千年历史的稻谷生产文化遗址、四千五百年前鸟人形象神像、服饰、鸟文等,从历史的角度讲解着鸟候鸟历是中国古代历法重要的先声。
与农事紧密相连的时间观念、顺应天时的生活节奏、顺其自然、善生乐死的生命观、正直坚强的人格和气节,这些无一不体现着中国智慧。
(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供稿)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