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2-14
12月13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第九季走进我校,本期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陈静副教授。她演讲的主题是“城市美学:理性与浪漫的植物园”。
同济大学副教授陈静演讲
演讲伊始,陈老师先以“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植物园”的问题与我们互动,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接着陈老师从同济大学的网红打卡点“三好坞”引入,给我们展示了水杉、马桕、银杏等植物在不同季节里截然不同的样子,那油画般浓郁的色彩,像一只无影的手,勾起了每个人的兴趣,让我们直观地领略到了植物园的美丽。
“植物园里不只有花草,也应有其他出乎意料的事物,如建筑、装置、有些甚至是艺术家的作品”,陈老师的话改变了同学们对植物园的刻板印象。讲到王莲时,老师将其巧妙的比喻成了“善变的女神”,并就“水晶宫是参考王莲形状而造”这一例子,点明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真谛。
接着,陈老师从植物园的定义、发展史、优秀案例、上海本地优秀植物园4个方面全面展开介绍。植物园分为科研系统、教育系统、园林系统、生产系统。近年来,我国植物园数量飞速增长,优秀案例也不再屈指可数,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陈老师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分析了植物园面积变化背后的原因,重点介绍了植物园科研方面的成就。以兰花为例,植物园用名人的名字,如成龙、周迅,命名兰花这一趣事,着实让我们涨了知识。
讲座现场
最后,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本地的两所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和上海植物园。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两座植物园的定位都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但通过调研,不难发现两者在植物科普与保护、活动宣传、交通、餐饮等方面与国际优秀案例相比,仍需努力。在陈老师介绍自己规划设计时,我们也发现考虑因素繁多,如功能分区、设施布局、甚至是色系、五感,需要非常全面。在月季园规划设计图这一环节,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互动,共同探寻园区合理布局的问题。
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也增补了社科方面的知识。对于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植物园和植物,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后再去植物园游玩,我们将会有不一样的欣赏角度和眼光。
(上海市育才中学供稿)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