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6-01
4月29日,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由东方讲坛知名学者方笑一教授带来的讲座,主题为从历史角度解读毛泽东诗词。与以前的年级大会不同,这次的讲座氛围十分轻松,更像是教授与学生在文学上的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笑一演讲
方教授先从开国大典的高清彩色影像来历讲起,对我们耳熟能详的《沁园春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同于网上认为写出了毛主席的伟大抱负,他认为“风流人物”指代的是众多的无产阶级,而整首词体现的是他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颠覆了大家对这首词的看法,同学们都提起了兴趣。
讲座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毛主席的创作概况,二是党史背景中的毛泽东诗词。
方教授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一共78首,生前发表42首,未发表25首,其他11首。其中诗43首,词35首。教授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建国前创作的33首中诗只有9首,而建国后的45首中词只有11首。接着,教授继续细化分类,按照诗的格式分为8类诗与21种词牌。其中,最早的是《挽易昌陶》,于1915年5月作成。最晚的是《读<封建论>呈郭老》,于1973年8月5日作成。教授提到了现在主流分类的误区,大多数人将《祭母文》与《祭黄陵文》认为是诗,但实际上根据明朝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中的《祭文》篇对祭文的定义,可以判断这两篇是祭文。教授敢于质疑,提出的独到见解也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接下来,方笑一先生开始给同学们详细解读党史背景中的毛泽东诗词。
第一首《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方先生带来了“二十八画生”赠诗“纵宇一郎”背后的故事,从毛泽东和罗章龙化名、相识,到毛泽东为罗章龙要离开而作诗,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在诗句中展露无疑。
第二首《沁园春长沙》,方先生带我们赏析了整个作品,从眼前所见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景,到回忆过往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满是豪情壮志。
第三首《菩萨蛮黄鹤楼》,方先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心怀悲凉的写下这首词,其中饱含对革命前途的焦虑,更有对未来充满信心,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讲座现场
最后,是给同学们开放的提问环节。有些同学们认真听了讲座,并提出了问题,主要有关祭文和散文等文体的格式问题。提问结束后,教授向提问的三位同学赠与了书籍,希望他们继续努力。
正处青少年时期的我们,同是应该意气风发的年纪,切莫浪费时光,应该心怀远大理想,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定信念,积极进取。而这次讲座,从党史背景解读毛泽东诗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开拓视野,也让我们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为成为全面发展的西位人而奋斗。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供稿)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