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讲坛资讯 > 正文

东方讲坛·走进历史读懂中国系列讲座(第二季)第二讲: “商代的疾病和医疗”

发布日期:2016-11-02

       商代,一般被认为是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朝代。其核心区域在如今的河南、陕西境内。从契到汤,再从汤到纣,历经先公阶段和先王阶段,商朝走过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商朝的都城数次迁徙,直至盘庚时期才稳定在安阳,史称殷墟。横跨6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商朝留下了许多令后人回味无穷的亮点,从商朝的疾病和医疗方面,我们更是可以解读出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10月22日,由上海市社联、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文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东方讲坛•“走进历史 读懂中国”系列讲座(下)第二讲在同济大厦如期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进锋作“商代的疾病和医疗”的主题演讲。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资深新闻主播林牧茵担任主持。活动当日雨花纷扬,但现场座无虚席,近300位观众到场聆听了讲座。
       讲座从商代出土的甲骨文说起,今天我们所见的甲骨文大部分出土在河南安阳,还有少量出自河南和山东。甲骨的原料是乌龟的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背甲和骨头取下来,要先进行选取和打磨,之后进行钻凿,即在骨头的背面钻许多小洞,目的是方便在进行灼兆时,骨头能够裂开,进而通过裂痕的形状判断凶吉,并把占卜结果记录下来,叫做书辞和刻兆。一片完整的甲骨通常包含前辞、命辞、占辞、决辞、验辞,序辞和兆辞七个部分。但为了节省,一般甲骨只有前辞和命辞。收录商代甲骨文的书籍都有非常高的史学价值,比如《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还有英国收藏的《英藏》和《怀特》这五本书对了解甲骨文的基本背景知识,对认识商代的疾病和医疗情况十分必要。
 
商代疾病的种类
 
       具体部位的疾病。从甲骨文特别殷墟甲骨文的记载可以看到商代有具体部位的疾病,甲骨文上记载了商代人从头到脚的各类具体部位疾病,比如头疾、眼疾、耳疾、鼻疾、口疾、舌疾、牙疾、颈疾、腋下疾病、肱部疾病、肘部疾病、手部疾病、背部疾病、腹部疾病、心脏疾病、腰部疾病、臀部疾病、膝部疾病、腿部疾病、足部疾病、骨头疾病等等。以舌头疾病为例,甲骨文《合集》18390记载,舌上面有两只小虫子一样的东西,,就像舌头穿由两虫。完整的意义就是舌部溃疡类的疾病。
       除了具体部位的疾病,甲骨文中还有许多没有言明具体部位疾病的相关记载。比如疾年是指不定期爆发的破坏性很大的传染病。《合集》526当中提到,“贞:有疾年,其死。”是指传染病爆发,会否有人感染而死。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这种瘟疫破坏性很强的传染病,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还有疾人,全身不舒服,但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泛指全身。《合集》2123贞:疾人,唯父甲害。古人对死去的亲人既伤心又害怕,担心逝去的亲人会让自己身体不舒服,中国古代的丧礼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
       不是具体部位的疾病,也不是整个身体的不舒服,而是身体的具体不舒服,远在殷虚甲骨文中已有“疟”字的记载,是一种冷热病,商代已经发现有疟疾的存在。还有“㐱”,是指气候失调造成的流感,患者多虚热多汗。
 
商人对疾病原因的认识
 
       在商人观念中神灵降灾是重要的疾病产生原因,《合集》14222正丙记载“贞:唯帝肇王疾”,含义为帝会导致商王的疾病。《合集》14222正甲“贞:不唯下上肇王疾”,下上是指从地下到天上的神灵,这条卜辞是说神灵导致商王的疾病。
       此外,王老师告诉大家,在商人看来,祖先降灾是商人得病的又一原因。《合集》2123“贞:疾人,唯父甲害。贞:有疾人,不唯父甲害”,正是贞问全身不舒服,是否是由父亲降灾祸导致的。
       除去这些迷信因素,古人也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生病,如《甲》2121“甲子卜,宾,贞:禽酒在疾,不从王右”,意为喝酒导致人生病了。并且商人已经认识到一些客观因素会招致病患,如《合集》13658正“有疾齿,唯虫。不唯虫”,意思是询问牙齿疾病是否是虫导致的。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牙齿的疾病跟蛀虫有关系。还有“乙丑卜,贞:妇爵孕子,亡疾”,意思是妇爵怀孕了,不知是否会生病。由于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当时很多女子怀孕后会生病,因为难产而死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使得古人认识到怀孕与疾病之间的客观关系。
 
商代的治病方法
 
       巫师治病。正是因为商人认为神灵会降灾导致疾病,所以他们会让巫师来治疗疾病。《世本》记载“巫贤作医”,这是商代的巫师作医生治病最直接的文献证据。《合集》5651记载“巫御。不御”,御是驱除病患的巫术活动,巫御就是让巫师举行巫术活动,以驱除病患。商王有时还亲自充当巫师来驱除病灾。《合集》22099记载“朕耳鸣,有御于祖庚羊百,有用”,是说商王的耳朵有病症,他要担当巫师,自己对祖庚举行御祭,来驱除病灾。
       祭祀治病。古人相信祖先会导致疾病,所以他们认为祭祀能够治病。当时祭祀治病有御祭、告祭、福祭、比祭和侑祭几种。都是用来祭奠先人祖先,保佑自己疾病痊愈的活动。
       除去以上这些精神方面的治疗方法,王老师表示商代当时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已经懂得用食物和药物,以及按摩和针砭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就连拔牙、接骨,甚至开颅这种高难度的治疗措施,也被证实曾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朝实施过,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伟大。
       商人医疗水平的发达程度和对祖先神灵的敬畏程度都让我们惊叹,而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和各种占卜祭祀活动的背后,是古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贫乏,和大多数时候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无所适从。如今,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飞速发展,但在自然面前,我们依然十分弱小,意识到这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人,也让我们懂得要永远敬畏自然。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老师条分缕析,旁征博引,为观众生动的再现了商朝的“医疗万象”。讲座结束后,听众们踊跃提问参与互动交流,王老师也对听众提问做了耐心且专业的解答,并向优秀提问者赠送自己亲笔签名的图书。

主持:林牧茵

 

主讲:王进锋

 

听众提问

 

互动交流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