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讲坛资讯 > 正文

依托高校优势 传播先进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2-04-18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社联创办的东方讲坛一经推出,便得到上海师范大学党委的高度重视,把积极加盟,全力参与东方讲坛活动,作为上海师大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依托其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和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共建文明城市责无旁贷。在东方讲坛办公室的支持下,我校成为了首批加盟举办点。

    学校在党委宣传部专门成立了东方讲坛活动办公室,并指定一位副部长具体负责,抽调多位能力强、作风实、肯吃苦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参与相关工作。校党委书记林樟杰、校长俞立中、校分管副书记陆耕丰多次对这项工作提出要求。半年来,上海师大在开展东方讲坛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策划、组织、宣传“三位一体”的工作特色。

    一、策划精心——选教师、选课题、选社区

    东方讲坛推出伊始,来自各学院的一大批教师便纷纷主动上门请求参加。我校党委书记林樟杰教授、校长俞立中带头参与,确保了一支高水平的讲师队伍。为了提高社区专场讲座的讲课质量,让最优秀的老师向社区奉献最精彩的报告,上海师大东方讲坛活动办公室本着“好中选好、优中更优”的原则,积极向社联讲坛办公室推荐经验丰富、口才良好、作风务实的优秀教师。2004年6月,东方讲坛在上海师大举行了隆重的开讲仪式,我校孙逊等十余位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成为首批东方讲坛特聘讲师。至今由我校推荐加入讲坛讲师团的教师已有33人,其中不乏知名博导、教授和学院的院长、书记以及校级领导。

    为了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我们把讲座主题进行了定位,重点围绕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话题,并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信函甚至亲自上门,广泛征求街道、社区的建议和意见,精心挑选和组织讲座选题。在法律知识的讲座中,确定了“房屋买卖中如何避免陷阱”、“夫妻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实现消费者的权利”等选题;在科普知识讲座中,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中国内涵和上海思考”、“长命百岁不是梦”、“食物对人体的好与坏”、“吃会生锈的苹果做不生锈的人”、“吃出健康来”等话题;在心理咨询方面,确定了“怎样正确对待高考、中考后的失意”、“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今天怎样做父母”、“人际交往的礼节礼仪”等选题;在文体活动方面,确定了“体育活动与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塑造好身材——人体形态和健美方法”、“健身原则和健身过程中的误区”等选题。这些话题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讲座征订电话应接不暇。

    在进哪些社区的选择上,我们采取了两线并进的策略。既考虑就近的社区、有需求的社区,也主动走进有规模有影响或相对偏远的社区。我们所到过的社区有20多个社区,跨越全市十多个区。

    二、组织精细——有层次、有质量、有特点

    在上海大力推进创建学习型城市的伟大工程的大背景下,东方讲坛的推出意义深远。针对东方讲坛把社区作为开展学习型城市工作的主要落脚点之一,自讲坛开办以来,我校参与东方讲坛事务工作的师生顶风雨、战高温、斗酷暑,整个暑假都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主动联系各区县街道,上门开设讲座和咨询活动,“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开讲座”,许多教师献出了休息和科研时间,精心备课,走进社区,成为百姓“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师益友。

    为增大讲座的吸引力,我们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为授课老师精心制作课件,从而使得讲座内容通过一幅幅优美的图片、一张张详尽的表格和清晰明快的字幕变得生动起来。对于一些重要讲座,我们都是早作打算,仔细安排,常常多次前往社区,反复研究方案,连夜布置会场。9月21日和11月26日,我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在社区作了精彩的报告。由于讲师级别高、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受到社区市民热烈赞扬。

    学习型城市必须有一个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即给每一层次、每一年龄段的人,营造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学校或学习组织,使所有人从出生成长,到工作,乃至退休后,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漕河泾82岁的方斌老人在听了教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我校兼职教授杨元华教授作的“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中国内涵和上海思考”报告后,深有感触地说:“从国际到国内,由历史到未来,阿拉小市民也有了国际大眼光,这样的报告蛮灵格。”

    三、宣传精彩——重普及、重奉献、重效果

    为了能使此项活动真正成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器”。在活动中,我们不遗余力努力开展宣传工作,精心“制造”亮点,吸引媒体“眼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在活动过程中,黄浦区委宣传部、康健街道、人民广场街道、民进自强进修学院等多家单位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主动上门“取经”,寻求进一步合作,以期探索校区合作的新路子。部分社区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截止日前,我点共组织各类讲座93场,其中,纳入讲坛并见报的有66场,在全市各举办点中,讲座场次名列前茅,多场讲座还被东方电视台全程录像并播出。
顾海根教授冒着视网膜脱落的危险,坚持按照教学计划,抱病开设讲座,其敬业精神让人尊敬。陆遵义教授的家离讲座地点非常远,学校和街道都表示要为其报销出租车费,但陆教授却说:“搞公益活动,辛苦点没关系,居民们喜欢听我的讲座,是我的荣幸。”于是他不顾38度的高温,坚持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讲座现场,让街道干部和社区群众感动不已。一位82岁的社区老人在听完讲座后深有感触地说:“堂堂大学教授,牺牲假日,将知识送到阿拉家门口,这样的精神,蛮灵格!”老人的感慨,传达了社区群众的心声。

    上海师大校党委书记林樟杰教授到豫园街道为市民作“世情、国情、党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报告,讲座结束后,很多市民迟迟不肯离去,继续与林书记作进一步的探讨,他们说,能聆听这样精彩的报告,对加快社区文明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
上海师大校长俞立中教授到人民广场街道为市民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上海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讲座,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图解和大量的数据,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城市建设的道理。年近80岁的宝彩琴老人还特意向俞校长献上一束鲜花。这场报告在电视上进行了实况转播,复旦、华师大等高校还把这项报告推荐给教师学习。

    我们深信在市委宣传部、市社联的引领下,东方讲坛必将成为打造学习型城市的新品牌,而我们师大也立志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为提高市民素质、营造和谐社会做出了师大人的贡献。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