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4-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定义图书馆为“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求和平和精神幸福的主要机构”。公共图书馆正愈来愈成为社区文化和教育中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都可以运用图书馆来获取知识和信息、接受教育,东方讲坛为图书馆开展文化和知识服务、更好地承担社会教育职能提供了优质资源。在东方讲坛办公室的信任和支持下,静安区图书馆有幸成为首批举办点。我馆本着用好阵地、用活资源、用心组织的原则,将东方讲坛作为打造市民课堂、实践终身教育的平台,讲座举办仅仅数月,已经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听众群体不断扩展,使东方讲坛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传播知识、提升文明的宗旨得到体现。我馆主要采用三项措施,精心培育听众群。
一、区依托公共图书馆三级网络,畅通宣传组织渠道。
东方讲坛不仅是上海宣传文化领域里的一个新生事物,更是图书馆整合知识、传播知识的新亮点,我馆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扩大读者认知度和参与上,积极利用区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三级网络,推进东方讲坛工作,取得成效。静安区的区域范围内,有一家区级公共图书馆,五个街道图书馆和八十四个居委图书室,每年的读者流量在一百万人次左右,这些读者无疑是讲座潜在的听众。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宣传工作流程:确定讲座选题——馆内张贴宣传海报——五个街道图书馆同时张贴海报——听讲证下发至84个居委图书室,使宣传工作延伸到整个公共图书馆三级网络。同时,根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的特点,讲座的组织工作做到了“长”、“广”、“细”。“长”即宣传时间长,确定讲座选题后,我们一般提前二到三周用海报的形式向读者广而告之,使尽可能多的图书馆读者了解和掌握讲座信息并且能相互转告。“广”即覆盖面广,我们把每个居委图书室都作为听讲证的散发点,通过八十四个“点”,把讲座信息送进社区,送到居民家门口。“细”即把准备工作做细,通过及时与主讲老师联系,把主讲老师的有关背景材料和讲座内容梗概印制在听讲证上,便于听众了解和选择,提高了讲座的针对性。
尽管这些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我馆负责讲座的同志曾经有二种“担心”:东方讲坛讲座第一次举办时,担心听众少,场面冷清;而现在担心的是听众多,座位不够。有几次因人数太多,只能通过声音连线,将阅览室改成临时会场,才满足了读者要求。有的读者听了讲座后,主动留下联系电话,要求以后每场讲座都给他预留一个座位;有的读者将听讲座概括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认为这么好的讲座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分享,表示要宣传家人、邻居、同事,一起来听讲。
二、发展企事业单位团体听众,构建辐射体系。
创建学习型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从这一层面而言,我们图书馆与区域范围内的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目标有着较多的同一性。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个特点,立足于本馆举办点,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寻找到拓展听众群体的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这项工作:一是主动出击。了解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阶段工作重点,主动提供讲座资源。如暑假期间,我们根据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撷取《东方讲坛讲座选题》部分题目,制成包括人生发展和道德成长等多个方面内容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系列讲座”菜单,提供给区教育局,通过教育局把讲座信息辐射到区域内各类学校,争取了青少年听众群。二是热情参与。配合工会、妇联、老龄委等部门的中心工作,举办相关内容的讲座专场。如参与第七届上海家庭文化节活动,围绕“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组织了“做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家长”讲座,受到了区妇联等部门的欢迎和好评。我们力求通过这种方式,使东方讲坛逐渐成为有关部门开展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所倚重的资源。三是周到服务。对于单位集体组织的讲座专场,馆方免费提供会标制作、茶水供应等服务项目,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从感情上留住听众。正是由于实施了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推动了讲座信息的传播辐射,现在,我们经常接到要求合作举办讲座的联系电话,新一年的讲座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我馆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听众的同时,市民听讲不受限制,保持了讲座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形成以团体听众为主,社会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三、充分发挥举办点自身的个性特点,满足社会需求。
图书馆作为一个讲座举办点,是以来自社会各阶层、各学科领域、各年龄段的广大读者为目标人群的,其参与具有松散性、自发性、个人化和人数上的不可预见性。对如何确保听讲人数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破解难题,作为讲座的组织者,我们以群众需要什么,社会关注什么为原则确定讲座选题;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来吸引听众。发挥图书馆具有的公共性的特点,以“热”为主、以“杂”取胜,举凡党建、时政、教育、房产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群众议论的热点问题都能在讲座中找到答案。例如,台海局势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时,我馆不失时机地推出“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讲座,为群众解难释疑;应对普通百姓对理财需求的迫切性和金融知识的普遍相对匮乏,我馆选择百姓理财为讲题,对在利息上调和人民币升值期望下的理财技巧进行分析讲解,使金融知识普及到市民中间。这些内容符合本地区居民“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特点,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的文化和信息需求。
我馆还将原有的“名人讲座”资源纳入东方讲坛。由生活或工作在本区的各行业精英人士组成的名人师资队伍,为听众带来了学术界和行业的最新、权威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他们的梳理和提炼,以高度概括的浓缩形式传递给受众,符合人们对求学门槛低、时间耗费少的迫切要求,名人讲座因其特有的权威、互动和开放等优势一贯受到读者和社区居民的喜爱。“名人讲座”与东方讲坛结合后,相得益彰,成为吸引听众的“亮点”,发挥了更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区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作为东方讲坛举办点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广泛的学科种类和公益性的形象相互作用,使讲座愈来愈受到青睐,固定的听众群体正在逐步形成。如宏观信息方面的讲座有一批以企业干部职工为核心成员听众,生活知识方面讲座吸引了众多社区群众。我馆还在最近添置了投影仪等设备,以期取得更好的听讲效果,吸引更多的听众。
东方讲坛讲座传递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全社会各阶层普通百姓的参与实践了它终身教育的理念,东方讲坛的举办也使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把东方讲坛作为未来图书馆功能拓展和知识服务的新方向,从综合性、常规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对讲座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宣传和组织更多的读者参与讲座,进一步体现东方讲坛的普及性、社会性、标志性、公益性。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到听众群涵盖社会各个阶层、讲座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听讲座要听东方讲坛、听讲座要上静安区图书馆”的氛围,使听东方讲坛成为静安市民文化生活的新时尚和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殿堂。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