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0616)陈平原:声音的魅力——作为政治、学术及文章的演说

发布日期:2019-06-10

讲座题目:声音的魅力——作为政治、学术及文章的演说

 

主讲人:陈平原教授  开始时间:2019-06-16 14:30:00

 

讲座地址:闵行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主讲人简介:

    陈平原教授,广东潮州人。1982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陈平原教授在小说史研究、学术史研究、大学史研究、传媒与教育、都市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其代表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1988)、《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图像晚清》(与夏晓虹合作)(2001)、《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2003)、《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2005)等在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近代文学和图文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报告内容概要:

    本次讲座将聚焦晚清民国时期的“演说”,讨论其对当时文坛及学术风气的影响作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无论哪个政党、派别或个人,只要想进行有效的思想启蒙或社会动员,都离不开“演说”这一利器。晚清以降迅速崛起的“演说”,不仅仅是政治、社会、学术、文化活动,甚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章变革。那些落在纸面上的“声音”,包括演讲的底稿、记录稿、整理稿,以及模拟演讲的文章,对白话文运动和文章体式改进的积极影响不容低估。广场上的演说,不同于古已有之的著述,不能文绉绉,谢绝掉书袋,更忌佶屈聱牙的表述,必须尽可能口语化,突出大思路,倾向于畅快淋漓,这才可能有好的现场效果。而这一点,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乃至学界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