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1026):“叙事”语义源流考

发布日期:2017-10-23

讲座题目:“叙事”语义源流考

主讲人:谭帆教授

主持人:赵维国

开始时间:2017-10-26 14:00:00

讲座地址:中文系特藏室

 

报告人简介:

    谭帆,男,文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校教学委员会主任。专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

 

报告内容提要:

    “叙事”经由《周礼》、史学和文学的语义流变,构成了完整的语义内涵,而在小说领域得以融合和发展。在中国古代,“叙事”内涵丰富,绝非单一的“讲故事”可以涵盖,这种丰富性既得自“事”的多义性,也来自“叙”的多样化。就“事”而言,包括“事物”、“事件”、“事情”、“事由”、“事类”、“故事”等多种内涵;而“叙”也包含“记录”、“叙述”、“解释”等多重理解。对“叙事”的狭隘理解是20世纪以来形成的,并不符合“叙事”的传统内涵,故“叙事”与“narrative”的对译实际“遮蔽”了“叙事”的丰富内涵,而厘清“叙事”的古今差异正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尤其是古代小说的自身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