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0430)边缘﹑移动与反思——反思性研究概要

发布日期:2014-04-29

报告人:王明珂 台湾“中研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4年4月30日(周三)下午14:00——16:00
报告地点:闵行人文楼312室
主办单位:人文学院  文科建设处
演讲者简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台湾“中研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组主任﹑副所长﹐以及中兴大学林万年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羌﹑藏﹑彝族之人类生态与历史记忆之调查研究﹐以及相关之汉籍文献研究﹔主要研究旨趣为﹐从长程历史与人类生态角度来探索历史上 “华夏边缘” 的形成过程﹑性质及其变迁﹐以此了解今日中国民族之构成与现况。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以及学术随笔集《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
演讲内容梗概:
生活在被种种知识所建构的社会中,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个人生存其间的社会现实本相,以及普遍的学术法则等等,都让我们对于感受﹑认识周遭世界变得十分迟钝——像是脚上生了老茧,我们踩在炙热﹑尖锐的砾石上却没有抽回脚的反射动作。反思性研究所关心便是,我们如何透过一些研究方法﹑观察角度﹑新概念来突破认知的 “茧”,因而能深入认识社会本相,也因此对社会本相有所反应。基于多年对中国民族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我提出三种反思性研究方法。一﹑边缘异例分析﹕经由 “化奇特为熟悉” 以及“化熟悉为奇特”的过程以产生新知。二﹑探究发生在边缘的人际微观互动过程(以 “燃烧中的木杆”为喻)。三﹑移动观察以比较本相﹑表相之相对变化(以 “移动凹凸镜”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