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0418)写作漫谈

发布日期:2014-04-17

主讲人:陈中原  教授
主持人:何青  教授
开始时间:2014-04-18  14:30
讲座地址: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504报告厅 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视频同步)
主办单位: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 科技处
报告人简介:陈中原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紫江学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后和Research Associate;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国际Geomorphology和Earth Surface Process and Landforms学报编委;曾主持美国地理学会、英国‘The Leverhulme’和国际APN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主持中埃国际合作项目;任国际LOICZ-海陆相互作用科学决策委员会委员等职,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教育部和基金委优秀创新团队的学术骨干。多年来,主持和参与了一系列河流—三角洲环境演变国际合作项目,将新技术(遥感技术、物理学测试和同位素学先进测试方法)与传统学科(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沉积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相结合,对长江、尼罗河等河流—三角洲进行了地质地貌环境与灾害、环境考古、沉积物搬运、沉积与沉降、气候与海平面以及人类活动等的研究。揭示并阐明了一系列重要学术观点:其中包括:1)我国东部距今7700年前的河口海岸湿地稻米起源;2)尼罗河三角洲中西部晚第四纪地层体系与环境演化特征;3)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变迁;4)长江与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波动及其对环境变迁的影响;5)长江水文地貌演变等。在国内外许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包括:Nature, The Holocene; Geo-marine letter; Geology; Quaternary Research; Geomorphology;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s; Marine Geology;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Environmental Geology; National Geographic Research & Exploration, 地理学报,沉积学报,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第四纪研究,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被引用(>300次被SCI引用),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2/3奖(1995/1999)。一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2003)。近年主持和主要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10多项。多次主持国际性(AOGS,IGCP, IAG,APN等)学术大会和学术研讨会(泰国2004;2007;越南2005;西班牙2005;上海1999,2004,2006); 1999和2004年与国际地貌学会(IAG)大河流域合作,组织并主持召开了长江河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带领了野外考察,在国际Elsevier出版社的《Geomorphology》和《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学报上主编了4期以长江为主的专辑(Special Issue,2001,2007,2012,),向国际同行介绍了我国学者对长江的研究动态,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研究专长:河流-三角洲沉积地貌过程;水文地貌过程;环境考古
报告内容简介:陈中原教授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科研写作经验及作为Geomorphology的编委和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ECSA)副主编的经历,与我校师生分享科技论文写作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