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外求、内省或践履:朱子“脱然贯通”重探

发布日期:2014-03-26

主讲:张子立(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评论/主持:陈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4月2日(星期三)11:30-13:3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就朱子脱然贯通之诠释,若想到“格一草一木”、“读书史”这些话,往往会认为这是藉由知识内容的获得与累积,步步归纳出最高的基本原理,再以此演绎出未知事物的西方科学或哲学进路,这往往会产生诸多诠释上的困境。穷经验之理固是一种知识,但朱子所谓贯通,要格的却是存在之终极原理,亦即“太极”。前者有内容、概念,可以通过归纳或通则化的方式建立;后者“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且基于“知无不尽”、“粗底便是精,小底便是大”的诡辞,万不能从知识内容的累积來解释。实际上这些向外求取的说法只是格物致知第一层面的工夫。有鉴于此,亦须注意朱子强调道德内省——例如在“自家身心上皆须体验一个是非”——的部分。因为朱子甚至说内省在格致工夫中的比重还超过外求。不过这样的入路还只停留在第二层面,所建立的还只是道德见识,除了仍然不能解释“粗便是精,小便是大”之外,也尚未照顾到第三层面的知行合一之道德实践状态,这种知至、物格与明德的狀态,正是在前两层面工夫的基础上通过一种异质的跳跃所获致,而这才是贯通之实义。笔者即尝试为此见解进行析述。
 
主讲简介:
    张子立,台湾基隆人,台湾政治大学哲学博士,并于该校进行博士后研究,负责“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研究计划,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华大学、东海大学、台北科技大学。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现代新儒学与伦理学,特别是从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当前社会的具体情境中,探讨如何进行儒家的现代诠释。  主要发表包括: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台湾地区近五十年来哲学学门研究成果详细报告——当代中国哲学民国部分》,《试析道德的形上学两种创生型态:“本体宇宙论的创生”与“实现物自身的创生”》,《再论朱子归入自律伦理学的可能性》,《释朱子脱然贯通说》,《道德感之普遍性与动力性——谢勒与牟宗三的共识》,“Reflections on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Liangzhi in Light of Moral Practice and Moral Judgment”等。
    高研院为参加沙龙的老师提供午餐。因涉及订餐事宜,需统计确切人数,请拟参加沙龙的老师务必于3月31日中午12:00前告知:殷莹,54345290、yyin@simian.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