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讲 人:罗士杰(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 3月31日9时30分
讲座地点:闵行校区文史楼5303室
主讲人介绍:
罗士杰博士近年来主要采用结合文献与田野研究之“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问题意识主要是受到了“由下而上的历史”与“常民史”的影响,尝试实现“微观史”与“大历史”的对话。他充分地利用地方社会文献,力求梳理出符合“地方脉络”的历史论述,并希望揭示官方说法与民间说法在地方社会乃至于历史书写中的“竞合关系”,从而突破“民族国家”与“现代化”对历史书写的限制及影响。他的研究还透过具体事例所重建的“地方脉络”,对“地方宗教传统”在地方政治场域中所扮演角色的阐述,有助于澄清传统“神道设教”的概念在晚清以来地方社会政治领域乃至于一般人日常生活经验中的转化过程与实践的状况。
内容提要:
明清文献中有大量城隍在许多地方社会事务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记载。可以说城隍神在地方社会中具有相当显著的“政治灵验”。过去的研究,往往将这样的现象进行“去政治化”的处理,从而低估城隍神在地方政治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将利用瑞安孰师张棡(1860-1942)的日记去另辟蹊径说明晚清至1949年间,城隍在温州地方政治与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政治角色,从而重新去反省“现代性”与“世俗化”等理论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书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