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资讯 > 正文

【2023】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举办“湖畔长歌”纪念冯雪峰诞辰120周年主题展演活动暨“艺术语言表达”思政育人成果展示诵读会

发布日期:2023-06-01

    “从朴质的散文到浪漫的诗歌,纯真与深沉这两种不同的情感,如何汇聚于一首作品中?这是我们在艺术语言表达时反复思索,想要准确传递给观众的一种感受。而作者的内心又有过怎样的碰撞与激荡?每一次排演,这些文字总能带着我们,溯洄往昔。可能这就是经典和艺术融合产生的魅力,也是思政育人扎根课堂的一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诵读会的展演阐释中讲到。


 

    今年是文艺理论家、著名诗人冯雪峰诞辰120周年,他以“湖畔诗人”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创始人,也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长征的作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国共合作破裂,在最血腥、最黑暗的时候,冯雪峰满怀悲愤,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被通缉的冯雪峰藏匿上海,在柔石的引荐下,他与鲁迅相识,成为鲁迅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纽带。

 

    为了纪念冯雪峰诞辰120周年,进一步传播冯雪峰的经典作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作用,5月31日下午2点,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湖畔长歌”纪念冯雪峰诞辰120周年主题展演活动暨“艺术语言表达”思政育人成果展示诵读会在左联会址纪念馆举行。活动由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指导,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四大纪念馆和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主办,是上海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携手华东师大《中文自修》编辑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纪念馆共同组织的“鲁迅小道”系列活动的延续。通过直播形式,为观众上演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思政育人课程,讲述者们用丰沛饱满的思想情感和精湛细腻的艺术技巧,表达着经时光与信仰淬炼过的文字,传扬冯雪峰先生的革命精神。


    “在古今中外文人的笔下,‘眼睛’是春日的阳光,是透亮的湖水,是传递情绪的窗口,是认识外界的途径。”寻着讲述者的声音,陆瑾和刘潇涵用诗歌《哦,我梦见的是怎样的眼睛》展现了冯雪峰心中的眼睛,这是一双和平智慧、深藏幽含,却又自然稚气的眼睛。它拨开暗雾的迷游和凝结,传递着灵性的贞洁。

 

    “叮铃”的上课铃声牵引着人们由梦境转向现实,讲述者汪铠宁在黑板上书写下《善良的单纯》,以师者的身份带来冯雪峰在1943年8月于重庆写下的散文,诉说和他祖父的故事,他回忆道,“在积聚了六十年准备造房子的三四百根木材,完全被日本人焚烧了的时候,老人家仅像昏迷了似的睡了三天,就又恢复了精神,说到:‘重新来过!’却完全忘记他自己说这话的时候,已经七十八岁了。”

 

    《苍蝇,苍蝇拍,老虎》作为整场诵读会中艺术语言表达的破题环节,两名讲述者董瑞熙、马悦溪用夸张诙谐的演绎为整场诵读会带来了情绪上的转折。一只“方言虎”与一只“可爱蝇”的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自作聪明的苍蝇、傲慢骄横的老虎、狡黠机智的苍蝇拍子,让人忍俊不禁之时,感受到了寓言中寄托的意味深长的道理。

 

    “在我的曾祖母的时代,大概在农村还是一种醇厚的时代。”这是三位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的一次家族回忆,讲述者陈美好、白钰铭、杨晨东在兄弟姐妹的闲谈中,以散文《畏惧,尊敬,敌意》将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也依稀想起了藏在自家床头柜里的老照片,也让诵读会的氛围重归宁静。

 

    然而,有这样一个身影,曾常常入梦,从少年走向青年。讲述者刘伊芃身着着一袭旗袍,和她儿时的影子讲述者林夕又,用舞台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带来了诗歌《黎明》,唯美的意境处处传递着冯雪峰当年对曙光的期盼,一句“黎明永远是太阳的先驱”、“我都来自黎明——我的力量,和我的智性”将作者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旋律缓缓扬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体讲述者突如其来地跨越千年,诗经《蒹葭》的声音回荡在左联会址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艺术语言于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精彩的经典诵读、生动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思政教育,鉴往知来,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革命先辈的思想也将继续以各种艺术形式被传播、被颂扬。

 
 
(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