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7-15
5月31日下午,在光明中学三楼礼堂开展了“应该用什么标准评价《流浪地球》和科幻作品”专题讲座,同时,此次活动也入选了第18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本次科普讲座是由著名科学史学者、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先生主讲。
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由于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随着电影的热播,社会上的一系列评价都风起云涌。江教授为我们进行详细举例,通过对“致敬”和“抄袭”的概念解说,让我们清晰地认识了这部电影背后的深刻含义。
江教授这样说道:“现在的人们都爱看好莱坞大片,习惯了美国英雄拯救世界,当中国英雄开始拯救世界时,心里的小疙瘩便开始作祟。因为不喜欢中国英雄拯救世界,他们就只好鸡蛋里挑骨头,找各种理由说电影的不好。”科学硬伤是人们最爱的说辞之一,我们在江教授的带领下将美国科幻大片和《流浪地球》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所谓的科学硬伤只是一个看似高大上的借口罢了。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大胆提出心中所想,“《流浪地球》的小说作者刘慈欣先生的著名小说《三体》何时能够拍成电影?”,“如何看待各种高考模卷中频频出现《流浪地球》?”等等。对于每一个问题,江教授都做了详细地解答。
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里,同学们对科幻电影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各种不同的电影评价也形成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看法。
(光明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