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5-14 来源:新民网
11月12日,“政协委员与大学生面对面”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活动是本市乃至全国首次举行的政协委员与大学生交流活动。复旦学子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使大学生更深入了解政协,一改之前政协比较“软”、“不给力”的印象。
活动现场,来自复旦大学的学子现场提问市政协委员,就政协参政、议政情况进行讨论。90分钟的互动环节中,共有16位同学提出二十余个问题,现场不时出现同一个问题数名委员抢着回答、互相补充的情况。
释疑:委员称在中国当选政协委员比西方更难
作为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的一部分,不少同学在活动现场就政协委员的产生、薪资、结构等提出问题。现场有同学提问原全国政协委员谢遐龄如何由一个市政协委员变成全国政协委员。谢遐龄答称,政协委员的诞生是通过协商产生的,“比西方国家要难,需要90%的支持率”,提到获选全国政协委员,谢遐龄表示,当时觉得很突然很意外,“是捡到皮夹子了”。
针对有同学提出不少“名委员”找枪手写提案一事,谢遐龄表示,政协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多元性,有些委员的提案确实不是自己写的,比如郭广昌曾经有一年提交的提案数量居首,虽然很多是他人调研编写的,但想法是他的,“怎么能不算是他的提案呢?”
现场:医疗、拆迁、物价等社会问题频被提及
有同学就政协在参政议政方面担当的角色提出疑问,甚至直言政协委员在社会冲突,如拆迁、医疗等问题中,体现的作用不明显。对此,市政协常委林尚立表示,政协的作用是传达社情民意,对政府提出相关要求,但是可能老百姓不易看到。市政协副秘书长张丽补充称,关于动拆迁问题,很多委员曾经有过提案,市政协亦组织“基层组”,和群众面对面,解决动拆迁的问题。
医疗保障、住房、物价等一系列尖锐的问题被复旦学子一一抛出,对此,谢遐龄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大学生关注社会存在的矛盾很欣喜,而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也将纳入政协考虑的范围。而来自经济学院的徐灏龙同学亦表示,此次活动使大学生更深入了解政协如何传达社情民意,一改平日对其较“软”、“不给力”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