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资讯 > 正文

管好“热钱”应对流动性过剩——“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形势”专题论坛述要

发布日期:2012-04-27  来源:解放日报

        作为上海市社联主办的第九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活动之一,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形势专题论坛近日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主办,主要探讨了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最新动向与未来走势,特别关注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自上海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指出,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由于缺乏革命性的新兴战略产业推动,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将陷入增长比较缓慢的状态;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引进发达国家高端产业的成熟技术进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等,都能够使得经济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
       
徐明棋认为,金融危机之后的欧洲债务危机,表面上是美国评级公司因美国投行的报告而调低某些欧洲国家的政府信用等级所引发的,背后反映的却是美元与欧元的角力。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行表示,金融危机促使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深刻反思,如何重新建立适应世界经济新形势和各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他认为,危机后最好的监管措施是实行各国自治,即通过不同国家实施合乎自身金融发展状况的监管措施,并通过适当的国际协作,来达到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在论坛上,有学者指出,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国内外流动性过剩。这些年,我国国内累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和民间资本,以往这些流动性推动了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持续牛市,而当资产市场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时,大量资金开始流出资产市场进入商品市场,特别是以食品等为代表的具有很大刚性需求的市场,从而推高商品价格,引发通货膨胀。要治理通胀,就必须提高利率。但利率一旦提高,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又会进一步吸引国外热钱流入中国,进一步补充国内流动性,从而抵消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因此,如何应对内外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挑战,将是我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