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8-30
上海自贸实验区 深耕创新试验田 2013年9月29号,中国大陆境内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当晚,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列表如约上网,中国第一份“负面清单”由此揭开面纱。 15天后,新生的上海自贸区综合办事大厅里,诞生了第一家通过备案成立的外资企业。接下来,第一家外资第三方实验室、第一家试点上海单病种结算医改的外资医院……上海自贸区成了培育改革“良种”的创新试验田。 “负面清单”这个全新名词也开始从上海自贸区走向全国。对于它的成长过程,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记忆犹新:“当时开了负面清单的新闻发布会以后,曾经有国家部委的同志专门打电话,要求把他这个部门所涉及的某一条的特别管理措施要增加进去。在第二版负面清单出台之前,这个国家部门自己宣布这条进一步地对外放开。” 从2013版的190条到2019版的37条,从上海版到全国版,负面清单不断瘦身,改革的速度仍在不断提升。除了“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证照分离”等一系列重大基础性改革,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制度和改革经验。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范围也逐步扩展到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首批13家企业获颁最新营业执照。“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和实现全程“零见面办理”等多项创新服务举措又应运而生。 打造战略新空间、增长新动力、城市新格局,上海自贸区,这片创新的试验田,未来,将是一片郁郁葱葱。
(科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