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信息 > 正文

【新上海的70个瞬间】第43集:“申”字高架路,申城“大动脉”

发布日期:2019-08-08

 

 

“申”字高架路,申城“大动脉”

 

 

 

       细看上海的城市交通图,你会发现,内环高架、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巧妙地组成了一个汉字、也正是上海的别称——申”。而这“申”字型高架,正是上海城市交通的“大动脉”。


 

       上世纪80年代,上海道路狭窄、拥堵严重,高峰时,车辆长龙可以蜿蜒1000米以上。


       建设高架路,成为了突破交通困局的关键。1990年10月,随着内环线建设指挥部成立,中心城区大规模道路建设拉开序幕。三年后,穿越中心城区的南北高架路开工建设。为了配合路面拓宽,申城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十万市民大动迁。


       家住成都路沿线的王明生夫妇,刚花了1万多元装修房子,才住了大半年就要搬家,很是心疼。妻子朱双粉甚至想把地砖敲下来带走:“我敲了三块,自己眼泪水也出来了,后来不想敲了。”


       但几天后,夫妇俩就主动搬到了自己租住的过渡房。王明生觉得,为了上海的全局要“舍得”:“既然市政府这个行为是造福于民的,我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应该要牺牲一点自己利益。”


 

       舍小家、为大家,情系千万家的高架建设,也牵动着一万多建设者的心。


       时任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的吴念祖,回忆当时施工的难度:“要经过28个交叉路口,施工当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管线,不能影响周围的工厂或者单位或者居民的生活。所以地面施工的难度实际上比高架(施工)的难度还要大。”


       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正是市政建设者和市民齐心协力奏响的主旋律。


       经过900多个日夜的奋战,1995年底,全长8.45千米、双向6车道的南北高架顺利建成通车,有效解决了沿高架道路的公用事业配套问题,并改善了中心城区交通不畅的局面。


 

       1999年,随着延安路高架建成,总投资182亿多元、总长64千米的“申”字型全封闭、全立交、无障碍高架道路网络正式投入运行。


       进入新世纪,外环线、中环线等先后建成,虹梅南路高架、嘉闵高架等多条线路开通,让区域交通更加便捷。


       高架与地面道路、隧道、大桥等构建起上海立体交通大格局,申城的“脉动”也越来越有节奏。

 

 

 

 

 

 

 

(科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