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7-18
上海大众,谱写中国轿车合资项目新篇章 说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桑塔纳是必须提到的名字。1978年,国家决定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批准上海与国外合资经营轿车生产项目。经历6年艰苦谈判,上海最终选择了愿意提供技术又提供资金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合作伙伴。首批100辆桑塔纳全车零件都是从德国进口。令首批组装工人鲍安荣诧异的是,桑塔纳的零件严丝合缝,居然用不上榔头。 鲍安荣:”德国人对塑料件和橡胶件都有温度要求,国内都没有恒温设备的厂房,就是露天的,我们做了很多配套的小的烘箱,进行局部装配,但费时费力。” 1983年,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组装下线。1985 年 3 月,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的先驱之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为了打响上海汽车的“中华牌”,桑塔纳走上了国产化之路。 当时,上百个遍布全国的工厂企业 数以万计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围绕桑塔纳4168个零部件的国产化,进行了一场带有世纪性的奋力拼搏。 正是秉持着这样一种执着拼搏的精神,1996 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从开业之初的2.7%,上升到 90% 以上。据说桑塔纳是一种飓风的名称,而当时的桑塔纳轿车,真的如同一股旋风席卷大江南北,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车”。 而鲍安荣也拥有了一台自己人生中桑塔纳车。“当开到自己的私家车的时候,我有个感觉就是接下来要进入每家每户了。” “桑塔纳”开创了中外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也率先走通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2015年,上海大众更名为上汽大众,成为上海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力量。今年六月,上汽集团还开辟海外新航线、下水新型滚装船,南美消费者最快一个月可用上上海制造的新车,以全球为视野的上海汽车工业正在砥砺前行的路上上发出最强音。
(科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