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信息 > 正文

【新上海的70个瞬间】第05集:从宝兴里起步的居民自治

发布日期:2019-06-10

 

 

  

 

这里是上海居委会的雏形

 

 

 

      70年后,凝视这块铭牌,往事历历,恍若就在眼前。


宝兴里居民福利会旧址铭牌


      宝兴里位于金陵东路、福建南路、浙江南路、宁海东路之间。(沿福建南路为吉安里,也属宝兴里居委会管辖)。解放初期,宝兴里由于毗邻当时全市最大的摊贩市场,五方杂处,良莠难分,“小偷日日有,大偷三六九”;这里又被称为“低头弄堂”,走进弄堂,得先看脚下,不然会踩上一脚污泥或粪便。

 


1948年宝兴里平面图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基层组织模式,把散居在地区、里弄中的广大居民群众组织起来,这确实是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黄浦区接管专员办事处的指导下,居民组织起来,召开全体居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居民福利会。从此,居民参与里弄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居住条件较为宽敞的居民,还主动让出客堂间给大家作活动场所。

      93岁的须松青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在他看来,自治组织是将居民的目光变为监督的摄像头,搞卫生大家都看得到,自己管自己后,就有互相监督了,有些坏事情就很难存在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当时大家都是义务劳动,有句俗话叫:“自吃饭、没有工钱、倒贴鞋袜”。


 

      当年居委会干部会经常到每家每户去检查卫生,他们检查得很细致,每个死角都不会放过。哪家人家的家庭卫生搞得好,居委会干部就会在这家人家的大门上贴一张“清洁户”的小纸条;如果哪家人家“脏、乱、差”,居委会干部就会板着面孔让他定期整改,一点也不含糊。 

 

有人在里弄工作中收获爱情

 

 

 

      从宝兴里出发,上海在里弄中成立了各类基层自治组织,随后的1951年4月在普陀区梅芳里成立了上海第一家居民委员会,由此开启了一套延续至今的城市自治体系。


 

      当年还专门出版了《街道里弄居民生活手册》,内容甚至细致到如何指导青年选择恋爱对象等等。须松青正是在里弄的自治工作中收获了爱情,她的老伴马敏华也在宝兴里从事居委工作,里弄居民都是他们“证婚人”。

宝兴里留给上海的财富

 

 

 

      经历了70年风雨沧桑,如今的宝兴里已经是环境整洁、秩序安定、邻里和睦、生活方便的文明小区。从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我们能够理解“自治”这两个字对宝兴里意味着什么,大家明白,没有95%以上老百姓的参与,任何工作都搞不好。居委会制度奠定了今天上海城市管理的雏形。


宝兴里今貌


      截止目前,全市居委会数量已经超过4300个。如今,上海的城市治理已经到了“绣花”般精细的高度,一个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这座城市构建起来。 

 

 

 

 

 

(科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