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信息 > 正文

【新上海的70个瞬间】第04集:海外赤子为新中国归来

发布日期:2019-06-10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满腔的赤子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各种专业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西方留学背景的理工科专业技术人才。不过,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与阻挠,海外留学生想要回到祖国困难重重。但赤子归乡的脚步谁能阻挡?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第三展厅,一封家书就向观众讲述了钱学森艰难回国路的故事。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心急如火,唯恐错过机会”……

      1950年,钱学森动身回国前夕,突遭被美国政府非法逮捕并软禁长达5年。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将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的求救信夹带在家书中,寄往比利时的亲戚家。随后,在日内瓦会议上,这封信成为铁证,最终促使美国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带妻子儿女,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回国后的他以巨大的热情投身祖国的导弹等国防科技事业。


 

      钱学森说:“在55年我刚回到祖国的时候,陈赓大将就跟我谈谈,他就问我“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怎么不行呢!”陈赓大将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好极了,就要你这句话。”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成功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毛泽东曾和他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了。此前被驻日美军扣留的赵忠尧等学者也在中国政府及国际科学界的声援下,得以释放。回国后,赵忠尧主持建立核物理实验室,成为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

 

 

 

倾尽赤子之情,勿忘壮我中华

 

 

 

      同一时期先后2000多名科学家回国。上海成为这些海外赤子重要的中转站,也成为他们中间一些人为新中国服务的落脚点。谢希德,中国“半导体之母”,195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不曾顾上拍上一张博士照,便踏上归国之路。在复旦大学,短短几年她开设了理论力学等七八门课程。为国家培养物理专门人才,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校长、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书写了归国留学人员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谢希德的学生,时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的王迅回忆说:“当时缺乏的就是有人出来指点方向,谢先生出来她能够开拓这个领域,能够把这个架子搭起来,让绝大部分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有一个方向去做,这个起了相当明显的作用”

 

 

一片忠诚为祖国,赤子丹心谱华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归来的海外留学生们,除了留下各项伟大的科学教育成果,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上海也不断完善海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的政策,为上海的腾飞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科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