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5-24
人民网上海5月22日电 (唐小丽)今天,由上海市社联主办的第15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拉开帷幕。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致开幕辞,市社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刘世军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社科普及工作先进集体、优秀社科普及项目、优秀社科普及专家、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据了解,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是市社联为提高市民科学素质、提升城市文明而打造的一个品牌项目,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今年的活动周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学会、公共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街道镇等182家单位参与,在5月22日-28日期间推出开幕式、主题论坛、科技与人文对话、人文社科电影展映、社科调查成果发布、义务咨询服务、主题展览、科普讲座、新媒体科普互动活动等253项社科普及活动。
开幕式上,市社联举办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题论坛,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上海改革发展实践,邀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许耀桐教授,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加深社会大众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发布社科调研成果
上海市社联自2011年建立社科普及监测评估机制以来,已面向市民、领导干部、白领开展了社会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调查。今年市社联与上海市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了“上海大学生信用消费指数调查”,面向全市大学生开展问卷和访谈调查,5月27日下午,将公布上海市高校大学生信用消费的认知、消费现状、消费道德与观念、消费信用意识等调查结果。
5月28日上午,市社联将与上海市心理学会联合开展“民众心理变迁(2012-2015)------影响民众社会心理的十大社会事件发布会”,集中发布2012-2015年评选出的影响民众心理的四十个社会事件,通过民众对事件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比较及事件社会影响程度的统计分析,观测民众对各类事件的关注及行为反应,借以展示民众的心理变迁轨迹与趋势。
社会科学普及进地铁
科普周期间,上海市社联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借助地铁人流量大、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以达到更好地向市民乘客宣传普及人文社科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升公众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目的。
此次进13号线地铁的“社会科学”内容主要是第15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和上海市社联及所属优秀学会的宣传推介。此外,市社联、申通地铁还与上海市法宣办等合作,在地铁7号线列车和地铁1号线漕宝路站,开展公证知识普及宣传,将展出近千幅的公证知识展板;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在地铁4号线和7号线的东安路站,开展“家庭合理用药”义务咨询服务,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求药态度。
专项科普活动精彩纷呈
市社联不断创新社科普及思路,拓宽社科普及渠道,丰富社科普及内容,组织社科专家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为广大市民提供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服务。科普活动的策划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有 “红色印记”主题微党课、党史教育校园行活动;“脚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大转折主题展”;“红色印记”全国青少年绘画征集展览活动;走进上海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纪念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也有“走进社区关爱老人”、“知·惠生活”、“快乐六一,健康成长”、“关注心世界”、“幼小衔接”、“消费维权”等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的义务咨询服务;还有“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青年学者科普沙龙、“法律逻辑与法治”主题论坛、“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主题论坛、“ ‘互联网+ ’的哲学思考”主题论坛等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论坛。
据悉,活动周期间,市社联还推出了东方讲坛讲座特别版,精心策划了“走进历史 读懂中国”、“创新与发展”、“传统与当下: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形势与热点”、“文化与人生”、“文学与艺术”等主题系列百余场讲座,市民们可就近免费预约听讲。
(2016年05月22日23:02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