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信息 > 正文

【2015】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举办“上海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前景”主题科普讲座

发布日期:2015-06-16

       为进一步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围绕“四个全面”布局,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按照上海市社联关于“第十四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的部署要求,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于2015年5月28日晚上,借座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礼堂,举办了题为“上海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前景”的主题科普讲座,特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技信息处叶兴处长主讲。讲座由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杜静安主持,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500余名师生、本会部分研究人员以及一些社会人士到场听讲。
       主讲人以PPT的形式,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智能交通的概念以及上海城市交通和目前正在构建智能交通的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机遇、热点、难点等问题做了生动扼要的讲解,引起了听讲者的浓厚兴趣。主讲人在谈到上海交通现状时指出:目前上海的交通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今后,按照中央对上海提出的要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上海城市交通特征也将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出行总量变大、出行距离变长、出行方式变多、出行质量提高等特征。而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地的实时交通信息;ATIS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同时,智能交通的发展跟物联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物联网技术概念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越来越完善。现在上海已经在建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公路出行、公共停车、公路客运、轨道交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其中以公共交通为例,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在运营调度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集中调度,形成了公交枢纽、运营分公司等的集中调度示范点;行业管理部门根据车辆GPS数据、RFID定位数据、企业调度信息,通过计算、比对,增强行业优化配置车辆、优化公交线网布设的能力。乘客可通过基于智能手机的APP的个性化服务,进行线路与站点查询、线路出行规划、周边站点和实时公交查询,从而提高出行质量。谈到构建上海智能交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时,主讲人认为目前亟需突破这样一些瓶颈:出租车与专车和拼车、购车与拍车牌、电动车与充电桩、公交优先与路权使用,他强调这里既需要政府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上海的智能交通才能取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期间,主讲人还与多位听讲同学进行了互动,主讲人对提问中涉及到的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生活等大家关切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现场反响十分热烈。

主讲嘉宾

讲座现场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