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6-02
新华网上海6月1日电(王琳琳、鲍语芊) “大学生毕业后申请的助学贷款是否应按时偿还?”近20%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还有近10%的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就不需要偿还”。近日发布的2015年“上海高校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行为信用总体情况较好,但大学生个人信用知识的教育仍需继续加强。
这项调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在8所高校选取了800多个调查样本,以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和网络征集为主要调查手段开展调查,包括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分析、大学生行为信用调查分析、高校诚信宣传教育调查分析等板块。
调查显示,上海市高校信用状况总体水平居中等偏上的水平,高于当前上海市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上海市大学生群体对上海市高校信用总体情况认为非常好和很好的占到53%,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根据2014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督调研组的调查,对上海市社会信用总体情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48%。
在谈及大学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时,有77.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影响所致,有59.36%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原因,38.17%的学生选择了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们普遍认为目前大学生信用缺失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是很大,而是受当地的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尤其是社会整体信用状况影响了高校的信用状况。
当被问及“大学生信用水平的提升应在哪些方面加强”时,调查数据显示,有80.99%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的自身素质提升;有62.84%的学生选择了学校信用制度与执行;有55.7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诚信教育与宣传。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生信用水平的提升应在多方面加强,尤其要注重个人素质提升。(完)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时间:2015年6月1日)
相关链接: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06/01/c_134287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