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科普活动周 > 活动信息 > 正文

新华网:新时期科普工作如何把握“时代脉搏”

发布日期:2014-08-06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年8月4日

 

    新华网上海8月5日电(王琳琳、甄子锐)为交流科学普及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和成效,日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了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如何在新时期把握科学普及工作“时代脉搏”畅所欲言、积极献策。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结合自己参与编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50问》的切身感受强调,首先,科普读物的选题一定要有大众性,这样容易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其次,科普读物的定位必须要务实、瞄准目标受众,“只有把各种跨学科的概念都解释清楚,老百姓才能真正弄明白”;最后,科普读物同样具有时效性,依据现实的变化,及时对科普读物所阐释的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非常重要。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认为,科普工作要注重与地域特色的结合。他指出,以上海为例,上海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大都市,其中,具备较高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的市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除针对普通市民进行科学普及外,还需要特别重视高知识水平市民的文化需求,“东方讲坛•哲学演讲季”高端系列讲座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据介绍,“东方讲坛•哲学演讲季”活动是上海市社联为满足高知识水平市民的文化需求而推出的高端系列讲座。讲座邀请了俞吾金、吴晓明、王德峰、张汝伦、童世骏等沪上七位知名学者从哲学视角分析解读了当下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一些市民朋友对我说,参加这个‘哲学演讲季’,仿佛又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赶东赶西听报告的情景。300多人的报告厅里,每场报告都挤得满满当当,有很多人甚至坐在地上或站在墙角自始至终听到底,这种文化氛围让人感动。”吴晓明感叹道。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表示,新时期,丰富科普活动的传播方式非常关键。“以这次‘哲学演讲季’为例,讲座结束后,我们及时将讲座的内容通过广播、报纸、微信、微博、图书等多种形式传播给大众,这极大地扩大了原本有限的受众人群,取得的效果也超乎想象。”

    座谈会前,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刘世军还为获得全国科普优秀奖的人员、作品和单位进行了颁奖。(完)